新聞來源:
更新時間:2021-01-27 09:46:25
責任編輯:熊莉
《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的意義
2020年5月1日施行的《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是我國第一部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的專門性法規,是依法治欠的重要體現和制度保證,彰顯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根治欠薪工作的高度重視,開啟了依法治欠的新階段。《條例》保護的農民工,是為用人單位提供勞動的農村居民;《條例》保障的工資,是農民工的保命錢、活命錢、養命錢,是提升農民工群體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物質基礎。《條例》的執行,將有利于解決現實中存在的三大問題:
一是解決建設項目資金不到位導致的欠薪問題。《條例》圍繞資金主線,對處于末端環節的農民工工資進行全程保障,避免拖欠工程款與拖欠農民工工資相互交織,具體實施五項制度:項目開工前要有資金安排,建設單位要提供工程款支付擔保,建設單位至少按月撥付人工費用,總包單位要存儲工資保證金(也可用金融機構保函替代),總包單位開設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用于撥付人工費用、總包代發工資)。
二是解決建設市場秩序不規范導致的欠薪問題。《條例》明確住建、交通、水利等行業工程建設主管部門規范本領域建設市場秩序,依法查處違法發包、違法分包、轉包、掛靠等行為,并對導致拖欠農民工工資的違法行為及時制止和糾正,對導致拖欠農民工工資的案件進行督辦;《條例》明確了建設單位對總包單位、總包單位對分包單位要監督支付工資的職責,還明確了建設單位應當支付工資的三種情形、總包單位應當支付工資的四種情形。
三是解決施工企業勞動用工不規范導致的欠薪問題。《條例》明確規定,未與總包單位、分包單位訂立勞動合同并用工實名登記的人員不得進入項目現場施工,總包單位、分包單位要建立用工管理臺賬并保存至工程完工且工資全部結清后至少3年。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38166855 郵箱:msxwwb@163.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