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20-11-02 10:53:52
責任編輯:何海娟
【編者按】
脫貧攻堅質量如何、效果怎樣,群眾說了算。在脫貧攻堅戰中,第一書記們牢記黨和人民重托,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以昂揚的斗志、飽滿的熱情、旺盛的干勁,沖鋒在最前線,不斷提升脫貧成效,在實干中帶領群眾脫貧奔康。
10月27日,東坡區脫貧攻堅領導小組第六次(擴大)會暨迎接國家、省脫貧攻堅成效考核部署會召開。會議強調,全區上下要以背水一戰的決心、舍我其誰的勇氣,主動擔當、積極作為、攻堅克難,以自信昂揚的姿態,高質量通過國家、省級驗收,向組織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本期東坡版聚焦3位第一書記的駐村扶貧故事,看看他們如何進村入戶講解政策,如何增強群眾感恩奮進意識,如何與民同心、打好脫貧攻堅的漂亮硬仗。
賀仲華
放棄高薪繼續留任
帶領大伙兒接著干
賀仲華(右)向村民宣傳柑桔管理技術。
人物名片
賀仲華出生于1958年,中共黨員,眉山職業技術學院教授。2011年至2015年任眉山職業技術學院技工學校黨總支書記、常務副校長,2015年至今任富牛鎮曾廟村扶貧第一書記。
他的話語讓建檔立卡貧困戶感到溫暖,他的行動讓建檔立卡貧困戶感到踏實,他的腳步總是行走在田間地頭,他的筆記本上記滿村民的大事小情……他,就是東坡區富牛鎮曾廟村第一書記賀仲華。
垃圾多、灰塵多、土路泥濘,這是賀仲華2015年到曾廟村時的印象?!霸鴱R村要脫貧,最重要的是思想解放和觀念轉換。增收只是扶貧工作的一個方面,要真正改善村民生活,需要從方方面面入手。”賀仲華在走訪調查中得出結論。
為幫助建檔立卡貧困戶樹立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精神,賀仲華與村兩委干部走訪勸說、開會宣傳,甚至連續幾天工作到深夜。他在《告全村父老鄉親書》中這樣寫道:“思想貧困、精神貧困、知識貧乏才是人們最大的貧困。請大家對照,你屬于哪類貧困。我們絕對不能以貧困為榮,一定要勤勞致富?!?/p>
5年時間里,賀仲華不斷加強村級黨組織建設,全面提高黨員村組干部素質,給大家上黨課30多次,培訓建檔立卡貧困戶20多人次。同時,加強村級陣地建設,爭取到岷東新區投資,新建村黨群服務中心1400多平方米。
經過不懈努力,賀仲華與村兩委干部將村民的思想統一起來,堅定踐行精準扶貧政策。建檔立卡貧困戶們摒棄等靠要思想,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在賀仲華和村兩委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村里安裝了小天網工程探頭,提升了村民的安全感;新修了占地60平方米的村衛生站,解決了村民看病難的問題。同時,修建了村辦公室到岷黑大道的水泥公路400米;全村7個組共修公路12公里,使該村公路入戶率達到96%;修建溝渠5.4公里,整治山坪塘10口;新購變壓器6臺,新布農網電線10公里,安裝電桿200根。5年來,賀仲華和村組干部一道爭取到各項建設資金2000多萬元。
村里成立了兩個合作社,其中,曾廟村獼猴桃合作社被評為四川省省級示范合作社,曾廟村水果專業合作社是集水果生產銷售、釆摘旅游觀賞、餐飲文化娛樂于一體的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為全村脫貧摘帽作出了積極貢獻。
曾廟村地處岷東,背靠黑龍灘,守著綠水青山。“基于此,我們帶領村民發展旅游觀光生態農業,通過引進企業投資,建設集種、養、休、游、娛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綜合體。同時,將企業收益和村民利益結合起來,使村民真正脫貧奔康?!辟R仲華說。
曾廟村積極做好土地流轉工作,大力發展農業產業。5年來,引進6家企業流轉土地1200多畝,占全村耕地的50%以上。全村發展獼猴桃500多畝,發展櫻桃、桃子、李子等小水果200畝,發展柑桔1500畝。2017年,曾廟村人均增收3600元,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增收4800元,全村實現年人均收入13465元,順利完成整村脫貧出列任務。2019年,全村人均收入達到18000元,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收入達到22000元,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收入首次超過全村人均收入。
此外,曾廟村還以鄉村振興為抓手,投資20余萬元,把村里400多畝荒蕪的山地、竹林全部開墾出來,栽上桃樹、李樹,美化環境,為鄉村旅游奠定了基礎。
擔任第一書記,賀仲華一干就是5年。2018年退休時,他面臨兩個選擇:一是樂山某技工學校高薪聘請他去擔任校長;二是曾廟村村組干部強烈要求他留下來,繼續帶著大伙兒干。“雖然患有嚴重胃潰瘍、結腸炎等疾病,但為了不辜負廣大村民的殷切期盼,我選擇放棄高薪、繼續留任!”賀仲華說。
劉凱
5年跑出9萬公里
“認親路”上不停歇
劉凱(左)走訪村民。
人物名片
1990年出生,中共黨員,東坡區秦家鎮脫貧辦主任,2015年至今擔任東坡區秦家鎮張廟村(現已合并至晉鳳社區)第一書記。
與張廟村一山之隔的成都蒲江紅巖村依附成都快速發展,道路全部硬化,水果產業干得紅紅火火,曾讓張廟村村民好生羨慕,私底下都會自嘲說:“兩村交界線就是一條貧困線,那邊的生活是好日子,這邊的生活是苦日子”。
如今,張廟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脫貧攻堅工作多次在各級檢查中獲得肯定。第一書記劉凱在2016年、2017年東坡區第一書記年終考核中均被評為優秀,并被評為眉山市2018年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2015年12月,劉凱剛到張廟村時,正是蜜柚成熟的季節。蜜柚樹上掛滿了沉甸甸的果實,到處是村民忙碌的身影。這讓劉凱以為,這兒山清水秀、資源豐富,工作應該很好開展。然而,現實給他好好上了一課:張廟村老書記第一次帶著劉凱走訪時,他發現,村上幾乎都是留守老人,缺少主要勞動力,貧困家庭更是難上加難。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劉凱走訪了村里的每一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詳細了解他們的家庭情況、致貧原因。帶著這些情況,他和村干部們商量,向鄉鎮領導請教,漸漸找到了突圍之道——在張廟村成立了眉山市東坡區晉鳳蜜柚合作社?!皠e的合作社都采取‘農戶+合作社’的方式,而我們則以‘合作社+黨支部’的方式運作,鼓勵黨員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一起參加合作社,統一聯系技術指導、統一制定種植標準,不斷改良全村蜜柚品質?!眲P說,事實證明,這條路選對了。幾年下來,村里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先后脫貧致富。
2018年7月,我市普降暴雨,而張廟村的地質災害點是東坡區最多的。暴雨前,劉凱不滿1歲的女兒發起了高燒,夫妻倆給女兒測體溫、喂藥安撫,幾乎通宵不眠。次日凌晨,暴雨未停,劉凱就開車趕往村里,組織村組干部上山疏散群眾、組織搶險。早上7點,劉凱和村黨支部副書記趕去張廟村4組陳塘坎地質災害點疏散群眾。車剛開上山,前方就發生山體垮塌,一堆巨石阻斷了交通,兩人只好棄車徒步上山。雨大到連傘都撐不開,到處都是漫水路段。剛步行了不到一公里,前面又是塌方,但兩人沒有絲毫停頓,冒著高處落石繼續前行,挨家挨戶成功疏散了群眾100余人。
“一個村的發展,基礎設施至關重要。只有基礎設施上去了,村民才能夠更好地生產生活,才能夠對生活充滿信心和希望?!眲P感言。
多年來,劉凱積極推動改善張廟村基礎設施,通過多方努力,爭取到專項資金300余萬元,用于村級項目建設。截至目前,張廟村已新修水泥路20余公里,涉及10個村民小組,并擴修水泥路8公里,修建垃圾池35個,打造錯車點35個,修建山坪塘4個。
擔任第一書記以來,劉凱始終牽掛著村民,不經意間已經把他們當成了親人。
劉凱剛到村里時,村民吳登天對他有很大的抵觸情緒,總愛唱反調。2016年,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吳登天住進了新房。經過這幾年的像親人般的相處,他對劉凱豎起了大拇指:“從2015年開始到現在,劉書記為我們張廟村作出了很大成績,誰家有困難,他總是第一個幫忙!”
2019年10月,因工作需要,劉凱主動到秦家鎮政府工作,擔任鎮脫貧辦主任。“以前,我只負責張廟村77戶237人的脫貧工作;現在,承擔起全鎮762戶2300人的脫貧工作,責任重大,我得加倍努力!”劉凱說。
剛到張廟村時,劉凱剛好買了新車以方便開展工作。如今,這輛車的公里數超過9萬公里。這些年,劉凱一直奔走在“認親路”上。接下來,他將拓展非農發展渠道,增加農民創業收入;以全民創業為契機,鼓勵有條件的、先富起來的農村能人創辦企業、開拓事業;引導在外務工人員回鄉創業;加強完善農村小額貸款協調,為農民創業和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劉凱說,到村里、到鎮里的路,不僅僅是當第一書記的“認親路”,更是自己今后工作的“指南針”。“親戚”是否滿意,比什么都重要!
曾成剛
村民利益無小事
為民謀事最幸福
曾成剛(左)指導糞污處理。(資料圖片)
人物名片
1987年出生,中共黨員,2017年5月開始從事扶貧工作,現任東坡區投資審計中心主任、多悅鎮馬橋村(現合并至正山口村)第一書記。
作為曾經的市級貧困村,馬橋村位于東坡區西北隅,地處長秋山脈。2016年全村有477戶、1367人,其中,貧困人口占比達17%。自2017年5月擔任馬橋村第一書記以來,曾成剛時刻自稱“馬橋人”,科學謀事、實心干事,創造出“五聚焦、五著力”工作法,全力助推馬橋村脫貧奔康。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我們始終聚焦黨建強基固本,著力發揮基層黨組織先鋒模范作用。”曾成剛說。
村里堅持黨建引領,完成新村級陣地建設,設置了1000平方米的活動廣場、便民服務站等場所。同時,通過以服務入股、資源入股、資金入股等向各類合作社參股,以及引進社會資本合資成立投資公司的方式,不斷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向心力、號召力。此外,積極發展致富帶頭人為預備黨員,為基層黨組織補充新鮮“血液”。
曾成剛和村兩委干部一道,聚焦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打造便捷美麗新村。通過爭取財政資金、利用社會扶貧幫扶企業捐贈資金、發動群眾投勞集資等,加大村基礎設施建設,爭取到項目資金近500萬元,將進出村的4.5米寬的道路擴寬成6米的水泥混凝土道路,解決了村民出行難的問題。利用社會扶貧資金與群眾投勞集資硬化通組道路,在“百企幫百村”的社會扶貧模式下,完成7公里的通組道路硬化,有力打通了致富新路。
聚焦產業,著力實現富民增收?!拔覀兎e極用好種植雜柑的傳統優勢和地形優勢,引導村民擴大種植面積,進行品種改良,聘請專家培訓技術,積極籌建眉山市東坡區正山口柑桔果業合作社,促進本村水果外銷。”曾成剛說。此外,用好生豬養殖優勢,積極組織養殖大戶外出參觀學習、聘請專家培訓現代養殖技術,并成立了專業養殖合作社,改變過去重數量輕質量的粗放型養殖模式,提升生豬品質。
值得一提的是,村里大力推廣綠色經濟,采用“異味發酵”技術,鼓勵養殖戶自行修建或集中修建異味發酵池,鼓勵養殖場或產業發展帶頭人成立有機肥專業合作社。“將富余糞污通過科學處理方式進行再生產,加工成有機肥進行商品化銷售,達到變廢為寶的效果,走出一條新型經濟產業之路?!痹蓜傉f。
在曾成剛的帶領下,全村精準施策改善民生。結合群眾意愿,將建檔立卡貧困戶分為產業幫扶、就業技能幫扶、助學幫扶、思想幫扶、政策兜底5種類型進行幫扶。通過相關政策及技能培訓,幫助建檔立卡貧困戶就近或外出就業,有效增加收入。同時,開展生豬養殖、果樹栽培等實用技術精準培訓20余次,向社會幫扶企業爭取,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了糧、油、棉被等物資。
“經多方奔走,預算資金約400萬元的正山口村安全飲水工程于2016年10月底開工,于2017年8月完成通水,惠及馬橋村300多戶1000余人,進一步解決了村民吃水難的問題?!痹蓜傉f,依靠不斷的產業優化和技術開路,2017年,馬橋村順利實現脫貧。
在村民收入增加的同時,曾成剛和村兩委干部進一步聚焦村民文化生活,著力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村里組織召開“壩壩會”,組織村民跳“壩壩舞”,開展了唱紅歌、走正步、軍事知識問答等活動。此外,修訂完善村規民約,讓村民充分討論、形成共識,使村規民約真正成為由村民自己制定、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我們還制定了農民夜校教學計劃,制定中遠期發展規劃,為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曾成剛表示。
短評
勇擔當 做先鋒
□可來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面對從未有過的困難和挑戰,第一書記們從未懈怠過。他們俯下身、沉下心,因地制宜、集思廣益,針對當地的現狀,采取相應的措施,真真正正把人民群眾的福祉放在第一位,堅定不移地把黨的決策部署落到實地。
按照省脫貧辦統一部署,今年全省脫貧攻堅交叉考核工作將于11月底開展,12月中旬又將迎來國家驗收考核。時間緊迫,任務艱巨,各級各部門必須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做到敢擔當、敢負責,按照“四不摘”要求,抓實抓細脫貧攻堅各項工作。各級黨員干部務必牢固樹立“四個意識”,扛起責任擔當,積極主動作為,不折不扣做好脫貧迎檢各項工作。而第一書記們,尤其要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做到思想不能松,責任不能推,工作不能等。
10月27日召開的東坡區脫貧攻堅領導小組第六次(擴大)會暨迎接國家、省脫貧攻堅成效考核部署會強調,要發揮第一書記和幫扶干部作用,進村入戶耐心細致向群眾講解政策,增強群眾感恩奮進意識;加強對第一書記隊伍和幫扶干部的管理,全面考核,督促脫貧攻堅工作落到實處,同時要做好邊緣易致貧戶工作,注重政策平衡。
面對新階段新要求,第一書記們要以堅如磐石的信心、只爭朝夕的勁頭、堅韌不拔的毅力,一步一個腳印把脫貧奔康事業繼續推向前進,要積極發揮第一書記的引領、幫扶作用,充分發揮眼力、手力、心力,全力確保脫貧質量和脫貧成效。我們相信,只要上下一心、全力以赴、攻堅克難,就一定能向組織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答卷。(記者 王允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