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日報
更新時間:2020-09-03 10:00:14
責任編輯:任楓楓
思蒙鎮新堰村萬家好豬場航拍。
【編者按】
豬肉是我國大多數居民最主要的肉類食品,是重要的“菜籃子”產品,保障豬肉供應事關民生大局。
受2019年非洲豬瘟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疊加影響,生豬供給偏緊,豬價高位周期延長。在這樣的嚴峻形勢下,我市如何解決生豬增產保供問題?從本期開始,本報將推出“生豬穩產保供見成效”系列報道,圍繞我市生豬產能逐步恢復、項目推進提能增效、狠抓防疫筑牢安全屏障等方面,一探生豬生產是如何破題前行的。
□王容 曹霞 文/圖
“今天賣了1000頭大肥豬,這個月賣了6000頭。”8月25日,東坡區思蒙鎮萬家好種豬繁育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說。
據介紹,該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生豬良種繁育、選育、商品豬飼養、養豬技術服務的企業,公司自建豬場包括松江種豬場、思蒙豬場、思蒙泥河種豬場和生豬標準化智能養殖小區,發展代養戶近20戶。目前存欄能繁母豬8922頭、存欄商品豬66695頭,預計今年可出欄優質種豬及優質生豬18萬余頭。
同樣,在洪雅縣中山鎮前鋒村鳳凰頂養豬專業合作社的豬場內,一頭頭育肥豬正在吃食。該合作社負責人付志洪介紹,豬場占地53畝,總投資3800萬元,去年9月建成投產,一年可出欄生豬3.5萬余頭。“現存欄生豬約1.3萬頭,今年以來,每月平均引入仔豬3000頭補欄,以保障產出平衡。”
縱觀全市,像這樣產能恢復向好的生豬養殖企業還有很多。數據是枯燥的,但也是最好的佐證。
2019年底,全市存欄生豬94.9萬頭,其中能繁母豬9.3萬頭;
2020年一季度末,全市存欄生豬101.3萬頭,其中能繁母豬11萬頭,較2019年底分別增加6.4萬頭、1.7萬頭,分別增長6.75%、18.28%;
二季度末,全市存欄生豬112.17萬頭,其中能繁母豬12.03萬頭,較一季度末分別增加10.87萬頭、1.03萬頭,分別增長10.73%、9.36%;
……
據農業農村部直聯直報系統監測,全市規模豬場生豬和能繁母豬存欄已實現連續8個月環比上漲,生豬生產呈逐步恢復態勢。隨著新建項目加速投產、補欄增養快速推進,預計全年出欄生豬約216萬頭,基本能完成全年出欄目標任務。
今年以來,各級農業農村主管部門為全力推進生豬生產,科學分析找準差距,鎖定缺口,全力抓好生豬引種補欄,把增量清單理清摸透,摸清閑置空欄豬場底數,提前謀劃,主動對接市內外生豬養殖龍頭企業,多措并舉增加仔豬補欄。
金融創新是保障生豬產業發展的“風火輪”。為充分發揮政策性銀行和擔保公司支持生豬產業的先導作用,各級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多次組織召開銀行與養殖企業對接會,進行融資貸款政策宣講,采取“政銀擔”合作、活體抵押等模式,為57個養殖業主落實融資貸款3.65億元,下一步將積極探索房地一體不動產登記抵押貸款試點,有效激活生產要素,切實解決大額融資難題。
“此外,我們明確任務、壓實責任,將省定216萬生豬出欄基本保障任務和今年新建620個德康生豬養殖單元分解落實到區縣。”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蘇學文介紹,我市今年還出臺了《眉山市促進生豬生產發展十條舉措》。這十條措施,統籌整合涉農資金,堅決落實各項獎勵補貼政策,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力度,解決農戶“沒錢養”的問題;強化用地保障,將畜禽種業、規模化養殖、糞污資源化利用等用地納入國土空間規劃,積極爭取林地定額指標,指導養殖戶合理安排養殖用地,解決好“不能養”的問題;持續抓好非洲豬瘟防控,嚴格落實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發揮生豬政策性保險托底功能,解決好“不敢養”的問題;有力加強服務保障,印發豬場復養技術指南,為生豬養殖構筑“安全網”,解決“養不好”的問題,切實保護生豬產能,促進生豬產業轉型升級。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牽引和實實在在的舉措,切實為生豬生產恢復撐起了“風帆”,為其保駕護航、助力乘風破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