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20-08-24 11:47:01
責任編輯:羅端
特約通訊員 潘建勇 眉山網記者 郭僑 文/圖
“我現在必須搶時間,爭取把損失降到最低。”8月23日一早,天還下著蒙蒙細雨,仁壽縣板橋鎮民富村2組的楊道建又來到了被洪水沖垮的蝦塘邊,守著挖機開始清理淤泥。
近段時間,仁壽縣多次遭遇強降雨,給當地群眾造成了一定的經濟損失。44歲的楊道建就是受災群眾之一,蝦塘被沖垮,魚蝦全部被沖走,一年的收入化為泡影。悲傷過后,他和很多人一樣,面對天災,他及時調整心態,迅速振作起來,用厚實的雙肩重新扛起了家庭的責任,在風雨中挺直了堅強的脊梁。
沖垮的蝦塘
那一天 他靜立在暴雨中看著6年努力化為泡影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只有重頭來過嘛。”站在還沒有修復的塘埂邊,楊道建的笑容顯得無奈又苦澀,是在不熟悉的人面前偽裝的堅強。7天前,他經歷了近年來最煎熬的一天。
8月16日下午6點開始,當第一顆雨滴落下時,沒人會想到那場雨會下得如此大。不多久,在民富村里,處處都是群眾擔憂的身影,他們害怕水稻被淹,害怕雞鴨丟失,害怕山體塌方,害怕房屋垮掉……但天災面前,他們都無能為力。整整兩個小時,同樣無能為力的楊道建站在自家的蝦塘面前,眼睜睜地看著暴雨帶走了辛辛苦苦努力六年的成果。
楊道建指導挖機工作
蝦塘排水不夠快,瓢潑大雨很快將蝦塘填滿,一條條魚和一只只蝦隨之被沖走,巨大的沖擊力讓塘埂也承受不住,一點點地開始垮塌。眼前的一切讓楊道建的妻子劉小英忍不住失聲大哭,他也失去了撐傘的力氣,站在雨中靜靜呆了兩個小時。
“走,別看了,回家。”晚上8點,拖著疲倦身軀回家的夫妻倆都沒有吃晚飯的心情,相顧無言,一整夜都沒有睡意。
忙碌地修葺蝦
這一刻 他奔忙在細雨里認真規劃未來的生活
“不管經歷了什么,生活都必須要繼續。”第二天,天還不亮,楊道建就起來去查看損失了。
楊道建告訴記者,父母一直身體不好,母親還能種點莊稼,父親幾乎不能做重力活,作為家中長子,從結婚起,妻子就和他一起挑起了照料老人的重擔。六年前,父母的狀況越發不好,他就在家附近包了38畝土地,將多年積蓄用來修起了蝦塘,開始養蝦。
“剛剛開始也走了不少彎路,后來就自己到處學,漸漸也掌握了養殖的要領。”楊道建說,最初幾年,每年的收入其實并不多,還不如夫妻倆一同在外務工的收入高。但在家門口掙錢,能方便照顧老人和孩子,他也心滿意足。2019年,蝦塘年產量達5000公斤,收入20多萬元,除去成本,還有不少收入。
機器清淤
今年的蝦行情不錯,楊道建養的蝦個頭也長得好,本來6月就可以售賣的蝦他準備留到8月底再賣個好價錢。誰知一場暴雨讓一切計劃都落了空。
得知楊道建的情況后,村上第一時間前來安慰與鼓勵他,并與他一同商量如何積極自救。
“不然就算了嘛,換個事情做,一樣能掙錢的。”楊道建67歲的父親不忍心看兒子東奔西走去重新開始。但兒子為了父母,又作出了和6年前同樣的選擇——不外出,在家門口繼續發展養殖。
修葺蝦塘、采購蝦苗,一切都要從頭來過,楊道建粗略地算了下,大約需要20萬元。“只有向親朋好友先借點,以后慢慢還吧。”他一邊忙著清理淤泥,一邊計劃著,“再加快點速度,9月投苗的話,明年開年就能賣第一批蝦了。”
天災難測,在困難面前,像楊道建這樣的普通人還有很多,他們不等不靠,用自己的雙手,托起了重建家園的希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