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日報
更新時間:2020-08-18 09:17:43
責任編輯:任楓楓
新華社成都8月17日電(記者 陳健)不久前,四川仁壽縣農民工蘇吉國拿到30多萬元工傷賠償款,他感激地說:“這離不開家鄉農民工服務中心的幫助。”
去年5月,蘇吉國在四川瀘州市古藺縣一處水庫項目務工時,被落石砸成重傷。但由于建筑公司和包工方相互推諉,蘇吉國沒有得到賠償。蘇吉國無奈之下回到家鄉,求助于仁壽縣農民工服務中心。
作為西部農民工大省,四川有2500萬農民工常年在外務工。為了讓這些農民工有“家”可以依靠,去年以來,四川許多勞務輸出大縣成立了專門的農民工服務機構,負責農民工回引、創業指導、維權救助等。仁壽縣是四川第一人口大縣,去年2月掛牌成立的仁壽縣農民工服務中心,就是全縣45.1萬農民工的“家”。
仁壽縣農民工服務中心成立以來,已登記外出農民工維權訴求131起,涉及1016人,涉及資金1952萬余元。其中,已協調處理完成128起,目前因疫情影響有3起正在協調處理中。
“政策方面我們不太懂,而且在外地,人生地不熟,不知道該怎么維權。確實很需要農民工服務中心的幫助、指導。”蘇吉國說。
仁壽縣農民工服務中心發公函協調古藺縣人社局,幫助蘇吉國維權。在農民工服務中心幫助下,蘇吉國獲得30多萬元工傷賠償款,合法權益得到最大限度保障。
“我們接到農民工維權訴求以后,會為其提供具體建議和援助,并且向其務工地的人社部門發公函請求協助,精準、高效幫助農民工維權。”仁壽縣農民工服務中心主任劉剛說。
欠薪問題也是農民工最常遇到的難題。但自從農民工有了“家”以后,一些久拖未果的“呆賬”“爛賬”也得到了解決。
45歲的莫海兵是來自仁壽縣鐘祥鎮的一位農民工,2013年至2014年他與一些老鄉在遼寧省鐵嶺市一處樓盤務工時,工程因資金鏈斷裂停工。莫海兵等30名仁壽縣農民工120多萬元的工資被拖欠,多年討要未果。
“去年底我們回家過年時,聽說家鄉成立了農民工服務中心,可以為我們這些在外的農民工維權,就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到農民工服務中心咨詢。”莫海兵說,“農民工服務中心立即聯系四川省政府駐沈陽辦事處,為我們解決問題。”
現在,在四川的省、市、縣駐各地辦事機構,有一批“農民工服務專員”,專門負責農民工工作。高亮是駐沈陽的一名“農民工服務專員”,他協調當地相關部門,為莫海兵等30名農民工成功討要到第一期30萬元工資,并于今年2月將資金劃轉到農民工個人賬戶。莫海兵說,沒想到這么多年的“呆賬”“爛賬”居然還能追回。
目前,仁壽縣已建立縣、鄉鎮、村、村民小組、駐外5級4730名“農民工服務專員”隊伍,專員的工作各有側重。例如,駐外專員重點負責外出農民工維權登記、上報、協調處理;村里的專員重點負責農民工信息實名登記入庫并動態調整。
為方便農民工咨詢、維權,仁壽縣還開設了省內首個“農民工服務專線”,通過電話接聽農民工求助。“多數農民工很難把工傷、欠薪等復雜的遭遇通過文字表述清楚。通過電話,我們一問一答,農民工就能表達得更明白。”劉剛說,去年11月底開通電話專線至今,已接到農民工電話3700多次。同時,仁壽縣還通過網站、手機App等多種渠道,為農民工提供服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