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20-07-03 14:19:18
責任編輯:毛馨怡
金馬小區黨支部組織物業上門征集業主意見
墻溝街小區黨支部組織召開老舊小區改造動員會
墻溝街小區黨組織組織拆除區域內的違章建筑
時代帝景小區黨支部組織志愿者上門宣傳法律知識
支部進小區 有事找支部
——洪雅縣構建黨建引領城市小區共建共治新格局
周小棚 吳俐君 眉山網記者 陳燕利 文/圖
【核心提示】
小區是城市的細胞,也是城市基層治理的最小單元。近年來,眉山市洪雅縣堅持黨建引領,推動小區組織健全、制度完善、活動經常、治理有效,讓“支部進小區,有事找支部”成為城市居民生活新常態。
支部牽頭——小區環境展現新面貌
“今天這個會主要是對上次提到的老舊小區升級改造再次征求大家的意見......”7月2日,吃過晚飯,墻溝街黨支部書記劉玉明就組織轄區內林產品公司宿舍小區85名黨員群眾開起了“壩壩會”。
這樣的場景在以前的墻溝街從來沒有出現過。作為上個世紀90年代的縣城中心,這里不僅聚集了林產品公司宿舍、蔬菜公司宿舍、供銷社宿舍等9個老舊居民小區,還有大小商鋪200余家。由于年代久遠、業態眾多、人口流動頻繁,各種亂象層出不窮也屢禁不止,長期以來都是城市治理的一個“老大難”問題。
“這里的改變是從黨支部成立開始的。”談及墻溝街的前后變化,黨支部書記劉玉明既感慨又驕傲地說道。疫情防控初期,縣委果斷作出全覆蓋成立小區黨支部,筑牢疫情防控一線堡壘的決定,墻溝街黨支部應運而生。在包保單位的指導幫助下,黨支部全面接管了這個長期以來無人管也管不了的開放區域,慢慢凝聚起了“共議、共建、共治、共享”的強大共識。
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黨支部工作重心也由防控疫情轉向了片區治理。黨支部通過上門聽、微信群問、“民意便利貼”留等多途徑收集,“基礎設施陳舊、環境衛生臟亂”是大家普遍反映的問題,絕大部分居民迫切希望對居住小區進行改造。
說干就干,黨支部迅速對接鎮黨委和包保單位,積極爭取項目;同時,分小區組織召開老舊小區改造動員會,以爭取更多居民的支持。“我們小區的80多戶居民全部簽訂了改造意向書,改造工作已經開始全面動工。”最早開始老舊小區改造動員的林產品宿舍小區業委會主任張學全介紹道。
墻溝街片區的熱鬧景象只是洪雅縣諸多老舊小區開展改造的一個縮影。自洪雅縣委出臺《洪雅縣2020年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實施方案》以來,43個老舊小區黨支部想居民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以支部引領帶頭,著力改善小區居民的生活環境。
支部撐腰——小區管理形成新秩序
“......經過多次對比,我們最終選定了這三家物業公司,大家開始投票吧。”在近日的金馬小區業主代表大會上,小區黨支部委員、業委會成員王妮斯正組織業主代表們票選引進新的小區物業。
建于2003年的金馬小區曾是洪雅園林小區的代表,吸引著全縣各類群體到此居住。但好景不長,由于小區物業早在業主委員會成立之前就與開發商簽訂了長期合作協議,經歷了一段時間的“蜜月期”后,有恃無恐的物業公司在小區管理上慢慢開始搞“一言堂”。在此情況下,大部分業主開始以拒繳物業費作為無聲的抗議,而常年只能收取40%物業費的物業公司則以服務降級加以回應,私搭亂建、私自占用公共綠地、公共衛生臟亂差等各種問題和亂象趁機而上,小區管理由此形成惡性循環。
“物業與業主之間的矛盾激化,根本原因還是大家對物業期望過高,忽視了其本質是營利性公司,無法在小區治理中發揮牽頭攬總的作用。”支部書記車述軍經過認真分析后總結說道。
摸清了小區的治理癥結,小區黨支部賡即組織業委會開始依法依規著手更換小區物業。經過招投標、對比選擇、業主代表投票等多個環節,順利引進新的物業服務公司,并在物業服務協議上明確了提供服務的內容、標準和撤換物業的條件。
“新物業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就收取了近60%的物管費,現在有了錢,業主們反映強烈的更新門禁系統、增設停車位和充電樁等問題的解決也提上了日程。”業委會副主任伍趙軍說道。
在推進城市基層治理的過程中,洪雅縣堅持把理順小區黨支部、業主委員會和物業服務公司之間的關系作為重要突破口,不僅賦予小區黨支部管理權限,更配套《小區物業管理細則》,力爭讓小區黨支部成為小區業主的主心骨和小區管理的指揮棒。
支部認領——小區開啟服務新模式
“王大姐家老爺子體檢的事情還是交給理療保健組,李老師家的......”7月2日晚,時代帝景小區黨支部會議室里,支部書記歐弟明正在對本周各黨小組長收集的業主需求進行任務交辦。
“時代帝景小區不論是基礎設施還是小區環境,在洪雅都是數一數二的,但美中不足的是,隨著越來越多的業主入住,物業公司在滿足業主服務需求上開始捉襟見肘,服務質量明顯下降。”從交房就開始入住的小區業主周某說道。
小區服務與需求供需不足的現狀隨著小區黨支部的成立得到了改善。小區黨支部成立之后,精心挑選10名黨小組長(樓棟長)、168名層長和52名專業人才,分別組建便民服務、糾紛調解、理療保健等8支志愿者服務團隊,配套小區管理智能App,開始針對性地為小區業主提供公共、公益、專業三種服務。
“依托‘壹號社區’App,小區業主可以實現各類生活繳費在線辦理;借助小區團支部、婦聯等群團組織力量,常態開展的‘4點半課堂’有效解決了小區兒童托管問題;得益于小區專業志愿者服務團隊,應急救援、法律援助、理療保健等專業服務也能及時提供。”小區黨支部支委周陽介紹道。自開啟“業主點單、黨支部下單、團隊接單”服務模式以來,小區已累計提供各類志愿服務200余次,幫助134名業主解決問題122個。
“多虧了蘇律師,我才得以順利維權,真的很感謝他。”小區業主李某,今年因一場車禍負傷導致十級殘疾。黨支部掌握情況后,主動安排法律援助志愿者團隊的蘇群英律師上門提供法律援助志愿服務,幫助其合法維權。
有了黨支部,治理有新路。目前,洪雅城市小區治理,正在黨支部的引領下,呈現更多可喜變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