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
更新時間:2020-05-27 09:39:52
責任編輯:熊莉
眉山網訊(記者 杜艷 文/圖 )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擴大電子商務進農村覆蓋面,加強電子商務服務點建設,推動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雙向流動。而在農產品銷售模式及農村電商發展方面,今年眉山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提出:“加快鄉村振興,奮力實現農業強……支持農村電商發展,加強農村產銷體系建設。”
今年受疫情影響,我市滯銷農產品紛紛觸網上線知名平臺、直播電商、社群電商等渠道,1—3月,全市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到3.17億元,同比增長17.44%。那么,疫情之后,我們該如何抓住直播帶貨的風口,在農產品線上銷售方面“大有作為”,助力傳統農業借勢升級?為此,記者進行了探訪。
直播帶貨。
一些難題:
如何對接流量?配套服務怎么跟上?
有人說,進入數字經濟時代,手機就是農具,直播就是農活。
但具體到實際操作上,一個農民單憑一部手機,想進直播帶貨間分一杯羹并不容易。先不說粉絲量、平臺怎么樣,從前期策劃、宣傳,到下單之后,統計、打包、發貨,以及消費者收貨以后的反饋、理賠等,背后必須要有一個得力的團隊才能完成。
“去年看到眉山春橘被市上領導帶到北京,后來又看到很多主政官員為農產品代言,我就一直想搞個枇杷直播。”自2007年開始種植枇杷以來,仁壽縣文宮鎮枇杷種植大戶徐雪兵就敏銳地感覺到了“直播帶貨”這個風口,但由于諸多條件不成熟,一直未行動。
今年枇杷剛成熟的時候,徐雪兵經過朋友牽線,聯系上了有200多萬粉絲的網紅主播。“5月4日,第一次直播帶貨,由于準備不充分,直播了十分鐘,后臺下單2000斤就沒貨了,只得趕緊停了。”徐雪兵介紹說,5月9日第二次直播,他一大早派人開車去外地接網紅主播時遇上了堵車,到地里開播已經是中午了。“直播半小時,1萬多斤枇杷被一搶而光。”銷量大增的喜悅之外,他多了一重心思——盡快在自己的公司,培養可以直播帶貨的人才。
3月20日,智聯招聘攜手淘榜單,共同發布《2020年春季直播產業人才報告》,從全國范圍看,春節復工后一個月內,直播相關崗位招聘人數上漲132.55%,其中一大半招聘崗位為直播主播。“主播培養速度跟不上快速增長需求,這是行業發展的瓶頸。”成都市電子商務營銷研究院專家夏燕成說。
有帶貨能力的直播人才難尋,熟練的打包工也很關鍵。位于眉山經開新區鑫和工業園的甄新鮮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自今年2月10日復工以來,每天的水果訂單量和發單量都保持在3000—5000單以內。“招聘打包熟練工,150—250元/天,包中午飯。”打包人手緊張,該公司行政人事總監黎磊不止一次在自己的朋友圈發布這樣的招聘信息。
5月9日,仁壽枇杷節線上推介活動當天,順豐快遞等在文宮鎮石家社區設立了服務網點,但配送費用較高,對直播帶貨來說沒有優勢。“直播帶貨,從田間地頭到消費者手中,最大的優勢就是價格優勢。”網紅主播琳靜告訴記者,訂單量越大,分攤下來的運費成本越低。如果量太小,運費成本偏高,就失去了線上銷售的優勢。這也是單個農戶很難自己做起來的原因之一。
“我們做了10多年水果,首先一點要跟用戶說清楚,批次不同,口感可能微有差異,但不管怎樣,壞果包賠。”黎磊告訴記者,不管是直播帶貨還是其他線上銷售方式,要想生意做得長久,品質必須保證,售后服務不能丟。“我們對果子的品質要求是很高的,如果在這方面不注意,對貨源品質把控不嚴,很容易直播現場‘翻車’。”他認為,有穩定貨源的專業合作社或者公司在直播帶貨上更有優勢。
顯然,直播帶貨,農戶單打獨斗終難成大氣候,必須有更堅強的后盾才能支撐大量訂單,才能帶來整個產業的嬗變。
青神水果線上銷售打包現場。
一場對話:
依托“新農人” 擴大特色農產品市場
為多方尋求農產品線上銷售問題的解決方案,5月17日,記者連線采訪了拼多多農業農村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狄拉克。
記者:今年為解決疫情下滯銷的農產品,很多地方官員為農產品直播帶貨,怎么看待這一現象?
狄拉克:丹棱縣長直播,超過45萬人觀看,售出丹棱“不知火”超17000斤。在縣長的帶動下,當天丹棱農產品的整體訂單量突破43000件,效果確實很顯著。
目前全國已有超過150名市縣長們走進拼多多直播間。他們對于當地特色農產品的優勢有著非常清晰的認知,同時還具備高度專業的講解能力與感染力,能夠如數家珍、娓娓道來,很容易打動消費者,對于區域特色農產品品牌的建立也有很大幫助。
市縣長直播能有效擴大當地特色農產品的市場容積,大幅拓展相關市場的縱深,并且形成一個長期的轉化機制。下一步,我們希望與眉山市及更多區縣合作,通過區縣領導直播帶貨的模式推廣當地農特產品。
另一方面,我們還將嘗試聯合當地政府,為眉山農村電商人才培養、農產品供應鏈改造、特色農產品市場營銷等提供解決方案,通過平臺的優勢資源扶持和生產信息對接,助力眉山農特產品區域品牌打造。
記者:很多農戶從疫情危機中看到機遇,開始主動求變,但是在對接流量、上行產品方面,單個農戶還是面臨很多實際困難。從你們的角度看,農村哪些主體,以何種方式,才能更好把線上銷售做起來?
狄拉克:我們首先鼓勵并正在培育具備網絡營銷能力的“新農人”,努力實現應急扶貧與長效造血的融合發展。單個農戶觸網銷售,無論是成本和專業度都會備受考驗,依托于“新農人”的帶動,則可讓農戶依舊專注于生產,由“新農人”的專業運營和線上推廣來打開銷路。
“新農人”不局限于返鄉創業的個體,依托于當地已有的農村合作社或專業農特產品運營公司,在既有的產業鏈處理能力和經驗上,培訓其電商運營人才和營銷能力,也能有效助推農產品線上銷售。
記者:落實“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你還有哪些建議?
狄拉克:在這個過程中,政府牽線搭橋會提升效率,既可以通過市縣長直播這類單個事件,也可以通過政府專門組織招商會、培訓會等落地活動與電商平臺有效銜接。
眉山水果遠近馳名,已有不少商家在拼多多做得風生水起。拼多多希望未來能跟眉山有更深入的合作,助推當地農副產品上行和區域品牌打造。
東坡區電商人才培訓。
一種模式:
政府引導 產業聚集
直播帶貨等農產品銷售方式之變帶來的新經濟模式,也引起政府部門的注意,并被提上工作日程。
“4月1日,我們和京東智聯云東坡基地主要負責人一起走訪了崇禮鎮大定橋村、尚義鎮龔村、萬勝鎮艾光村三個鄉村建設點,計劃在這三個地方率先啟動‘線上電商運營+線下服務站裝修’工作。”5月14日,東坡區商務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東坡區正與京東合作共建“四大中心”,即眉山市農業大數據中心、京東數字農業示范中心、眉山電商生態產業聚集中心、京東云(東坡)產業創新中心。
京東智聯云東坡基地相關負責人表示,自去年4月京東·東坡“互聯網+新經濟”合作項目正式簽約以來,京東·東坡特產館已授權并上行京東商城,首批孵化了1130畝京東數字農場,示范帶動東坡區30余萬畝柑橘線上銷售;累計招引82家區內外企業入駐京東云(東坡)數字經濟產業園,形成聚集效應;先后組織開展18場新經濟人才培訓活動,累計培訓電商人才超4000余人次。
“黨政領導率先試水,給我們銷售添了一把柴。”為了將縣長直播帶貨的“火熱”效應持續下去,丹棱今年首次以線上“云”端方式召開桔橙節。不僅開通了果園直播、視頻看貨、視頻選貨、整車代發、一件代發等“云”服務,各類經營主體也利用各大電商平臺、微平臺、自媒體銷售丹棱桔橙。
據統計,丹棱網絡桔橙節期間,中糧我買網、美菜網、蘑菇街、“聯成e家”消費扶貧平臺等各類社交、垂直電商等平臺,也紛紛上線推廣銷售丹棱“不知火”,累計銷售10萬噸,銷售額達11億元。目前,丹棱“不知火”基本售罄。
“青神的電商基本上都在搞直播,年初的椪柑節,我們也請了好幾名網紅來搞直播帶貨,效果不錯。”青神縣商務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作為四川省首個電商順差縣,目前全縣已發展網店2500多個、電商企業近200家,以銷售竹制品、臘制品、晚熟柑橘、火燒木家具等為主。“目前電商直播這塊發展得較好的主要有兩類,一是已經做得很大的電商企業,他們上行產品渠道暢通,線下打包、發貨、售后等也很成熟。二是一些年輕的創業者,他們組建團隊,在各大直播平臺開了號,長期圍繞某個主題拍視頻,目前處于前期吸粉階段,銷量還不太明顯。”
而在更早之前,洪雅曾在全縣范圍開展了網絡直播大賽,10萬年薪選主播,為洪雅生態有機產品品牌代言。
丹棱不知火線下包裝。(資料圖片)
【記者手記】
作為一種新的線上消費業態,直播帶貨不僅帶來銷量大增,也帶來新經濟發展的信心。
歷時兩周的采訪中,記者發現,從水果種植農戶、鵪鶉養殖業主到專門的水果生鮮公司、各級相關部門,大家都感受到了流量帶來的銷售模式變化,都在積極試水,部署策劃,搭建平臺,以與時俱進的精神,追趕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應用帶來經濟增長的新浪潮。
期待在政府數字經濟規劃和系列扶持政策下,更多農戶能將小產業對接大市場,為農產品打開更多銷路,推動農業產業更好轉型升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