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12-24 08:47:41
責任編輯:雷堯
——從“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入選村看如何推進鄉村治理(中)
眉山網記者 姚永亮 席涓 唐曉征
鄉村治理,藥方咋開?
記者通過對入選“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的彭山區果園村、丹棱縣獅子村、青神縣百家池村的走訪調查發現,盡管村情不同,但自治與民主是通用的良方。3個村因地制宜,創新方式,通過制定科學合理的村民議事制度,推行接地氣、有約束的村規民約,激發群眾群防群控的積極性等,讓村民成為鄉村治理的主人翁、鄉村發展的受益者以及最終評判員,形成了匠心獨到的鄉村治理經驗。
決策民主
“村里的事兒村民說了算”
一條蜿蜒曲折的產業路,環著百家池村的四片山,從山腳延到山上,直達村民楊尚華家門前。這個全村最偏遠的人家,終于告別步行,把小汽車直接開到了屋門口。
“沒有路,出門不易不說,種的椪柑也運不出去。”很早以前,楊尚華就盼著修村路,甚至自己出錢修了一段機耕道,因占了鄰居土地還鬧了糾紛。“修路不是好事么,可為啥修不起來?”提到修路,楊尚華有一肚子話。
如何化解群眾“心結”?2014年年初,百家池村籌備村民代表大會,議題就是修路。楊尚華眼看愿望要成真,逢人就游說、拉票,促成了這條7.3公里長、5.5米寬的椪柑產業環線的誕生。
“村里的事兒村民說了算。”百家池村黨支部書記劉如祥說,在鄉村治理中建立健全村民代表大會制度,并成立理財監督小組和質量監督小組,讓村民參與到村級項目、事項的決議與實施中,還事于民、還權于民。
這條產業路修通后,村民們的主人翁意識被激發,村“兩委”的威信也樹立起來。今年相繼表決通過的“岷江大道附近住房風貌改造”“產業帶小火車”“椪柑博覽園”“污水池建設”等8個項目,正在火熱實施中。
經過村民票選的項目,干得如何,誰來監督?果園村的廉情監督委員會發揮了大作用。廉情委不僅要與村黨支部班子、村委會共同就村級事務財務管理進行“三委會審”,還要參與村級項目的招投標、施工和竣工驗收,財務支出及資產處理情況的審核,事務、財務的審核與公示等。“事前、事中、事后多一層把關,確保村干部決策‘不擺攤子’。”果園村廉情委主任倪術均說。
在鄉村治理中,一方面組織群眾難,一方面群眾參與難,上級政策和村里的大小事務如何有效傳達落實?獅子村從2014年7月起,每月18日定期開展“黨群集中活動日”,既有鄉土味濃的文體活動,還有豐富有趣的“百姓講壇”,在寓教于樂中開展政策宣講、議事決策、農技培訓、便民服務、矛盾調解等黨組織工作,成為基層治理的有力抓手和有效載體。如今,到了日子,不用誰通知,黨員和村民就會自覺來參加活動。
村規民約
“立了規矩就要較真兒”
“秸稈禁燒常態化,不能一處冒煙煙……‘村規民約’你有沒有簽字,認不認罰?”
2017年夏天,百家池村婦聯主席周慧勤拿著“村規民約”找上了張嫂子的屋頭。看著簽了字、按了手印的“村規民約”,平時愛說愛聊的張嫂子一下子抹不開嘴。
村里的很多事,看著問題都不大,如采用法律手段,程序復雜,傷了和氣;道德審判又缺乏約束力,很難奏效。制定接地氣的“村規民約”就成了有效辦法。
記者發現,百家池村、果園村、獅子村的“村規民約”盡管內容不同但都充滿了鄉土氣。這些廣泛征集意見的村規經集體表決后公布,更有像百家池村一樣制成了小冊子,挨家挨戶送過去簽字、按手印。“有違反約定的,我們會在黨群大會公布,就是要形成約束。”劉如祥說。
“立了規矩,就要較真兒。”在“村規民約”的執行上,果園村黨支部書記李永偉認同百家池村的做法。為了較真兒,該村打出了“村規民約與文明評判”的組合拳,將監控和日常巡邏發現的不文明現象在村“文明曝光臺”及時曝光。“日子長了,自然能影響村民的行為習慣。”
“俗話說,啟事在教誨,成事在榜樣。‘榜樣’與‘先進’在鄉村治理中有股春風化雨的力量。”獅子村黨支部書記鄧樹華說。
獅子村堅持開展評選“好兒媳”“好兒子”“孝心敬老家庭”“優秀代辦”“優秀黨員”活動,評選出的這些人已成為村民心中的“明星”;文藝隊排演的《連心肉》《獨一無二》等節目,在濃厚的鄉土情中寓教于樂。去年7月,該村還成立了鄉風文明理事會,主張不攀比、不鋪張浪費、文明祭祀、婚事新辦等鄉風新尚。
果園村通過“文化果園”“新尚果園”“和諧果園”系列活動,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每年5月開展的“黨員明星”“最美樓道”“最美家庭”評選以及道德講堂活動已在村民中形成了口碑。
百家池村在實物獎勵上下了一番功夫。今年的“七一”活動,不僅評選出人居環境整治先進示范戶,還為每戶送上了掃帚與盆景等,激發群眾的榮譽感。
群防群控
“生活越來越好,不容得人搞破壞”
黝黑、開朗、干勁兒足,創業青年、葡萄種植大戶、聯合農場黨支部書記……
10年前,土生土長的果園村人張雄放棄北京的高薪工作回到家鄉,前后流轉土地上百畝,幾經波折后,成為遠近聞名的葡萄種植大戶。“標簽”越來越多,根也越扎越深,鄉里鄉親的變化全看在了眼里。
“生活好了,矛盾糾紛就少,大家相處和諧,治安案件就少了。”令張雄感受深刻的,不僅有紅火的葡萄產業,還有越來越和諧的治安環境。“村里的巡邏隊天天巡查,安全感滿滿,我的農場連圍網都沒用。每年舉辦葡萄節期間,村道上的汽車一輛挨著一輛,依然秩序良好。”張雄說。
不上圍網、秩序井然,折射的正是果園村平安和諧的社會生態。
近年來,果園村充分調動黨員群眾的積極性,先后成立黨員志愿服務隊、“姜媽媽談心室”、紅袖標巡邏隊、法律服務隊、“均均和事佬”服務隊等公共服務管理五支隊伍。針對村民搬進果園小區的新情況,健全、完善了“樓道長+均均調解+小區黨支部”的三級調解機制。樓道長及時發現、應對居民之間矛盾糾紛的苗頭和傾向,“均均和事佬”則講親情、說友情、敘愛情、談鄰里情,多情融合疏導化解矛盾糾紛。往往到了調解的第二級,矛盾已經煙消云散了。
百家池村的“紅袖標”則深入到網格,及時發現可疑人員和反常跡象,消除治安隱患的盲點。針對村民的矛盾糾紛,村級調解員還形成了周一例會制度,匯總上周的情況,商量調解辦法,保障每周至少一次下到網格,做到了“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村”。今年已成功化解矛盾糾紛42起。
“生活越過越好,不容得人搞破壞。”作為獅子村治安巡邏隊的一員,村民何龍祥每天從村委會巡查到村組,不僅練就了一雙“察人觀色”的“火眼金睛”,更鍛造出一副關心村務的“熱心腸”。看到哪家哪戶流出了污水,亂扔了垃圾,他會找到村民,有啥不對就說啥。“搬進新小區,環境比城里還要好,大家心頭高興,就更要維護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