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08-01 10:14:25
責任編輯:羅思源
【人物名片】
羅永田,退伍軍人,中國民主建國會會員。1998年創辦四川省彭山縣亨達實業商貿有限公司,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眉山市慈善協會副會長,彭山區慈善協會副會長。
多年來,羅永田在發展企業的同時堅持履行社會責任,弘揚人民軍隊優良傳統,在創業回報社會實現共同富裕中作出了突出貢獻。他先后當選眉山市人大代表,眉山市慈善協會副會長等,先后獲得“全國優秀復員退伍軍人”“中華慈善獎慈善楷模”“中國好人”“民建全國優秀會員”“四川省社會服務工作先進個人”“優秀市人大代表”“全國模范退役軍人”等榮譽稱號。
眉山網記者 殷勇 文/圖
羅永田(左)關心困難職工。
【心語心愿】
我是一名退役軍人,是部隊錘煉了我的堅強意志,是國家培養了我。退伍不褪色,退役不褪志,在依靠艱苦創業、誠信經營致富后,我只想依靠自己的一點能力,力所能及地幫助家鄉人,為國分憂、為民解困,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積極回報社會。
1984年,從部隊退伍的羅永田在家人和親朋好友的鼓勵支持下走上了創業之路。歷經二十余年拼搏,他在不斷發展壯大企業,走上致富路的同時,始終將家鄉的父老鄉親掛在心上,身體力行參與慈善,熱心支持各項社會公益事業,在社會公益慈善方面的捐贈總額達到3467萬余元。而他的志愿服務時間超過500小時,志愿服務人次超過200人次,受益人數達5000人。“八一”前夕,他被評為“全國模范退役軍人”。
扶危濟困獻愛心
為195名老人發放養老金
“曾大爺,最近身體還好嘛?”“羅安全,你的兒子媳婦在我那工作干得不錯,你放心!”7月28日,剛走進彭山區牧馬鎮蓮花村黨群服務中心,羅永田就和迎面遇上的幾位熟人寒暄起來。這些熟人都是他義務為其發放養老金的老人。
自2008年開始,羅永田每年出資8萬余元,為當地年滿60周歲以上的80名老人發放營養費,另外資助每人每年1000元養老金。截至2018年,蓮花村每年領取養老金的人數已從當初的80名增加到195名,羅永田發放的養老金金額也隨生活水平逐步上漲,從最初的每年8萬余元增加到現在的每年76萬余元。
“我和老伴已經領了10年的養老金了,是他幫我們一家過上了好日子。”說起羅永田,該村70歲的曾華清老人豎起大拇指。
與此同時,心系貧困家庭孩子的羅永田長期捐資助學。2011年,他為彭山捐資助學10萬元;2012年,為彭山縣第一小學捐款15萬元,為仁壽縣青崗鄉小學捐款6萬元;2013年,捐贈牧馬鎮中小學“圓中國夢”活動經費2萬元;向眉山市關心下一代基金會愛心捐贈5萬元,資助貧困大學生2名,出資6000元;2014年,資助貧困大學生5名,出資1.7萬元;2015年,資助貧困大學生5名,出資2.4萬元;2014年至2016年,資助20余名貧困學生捐款16萬元;2015年出資5萬元認領4個困難家庭兒童的新年愿望;捐助30余萬元,長期資助保勝鄉一名孤兒學習和生活。
“人的一生總會遇到難處,我能做的就是盡量幫他們渡過難關。”羅永田說。
資助家鄉建設
無私奉獻回報社會
7月28日,彭山區青龍鎮濕地公園綠草茵茵,當地不少市民正在此休閑避暑。而這里,亦是羅永田資助家鄉建設、無私奉獻回報社會的見證。為改善生態環境,提高湄州河水環境質量,同時,還可以無償為周邊群眾提供觀光休閑場所,2017年,羅永田投資2000余萬元,新建青龍鎮泗河村濕地公園20余畝。
“羅總真是一位熱心腸。自從公園修好后,我們每天都會到這里來走幾圈。”正在公園里散步的當地居民余從水表示。
在牧馬鎮蓮花村,一條條寬敞的水泥路延伸到農戶家中。居民李翔正在院內打掃衛生。“多虧羅永田捐資修建了這條水泥路,大家出行方便多了,我們都很感謝他!”李翔說。
據了解,羅永田捐資70萬元為牧馬鎮原向陽村擴建增寬水泥路;捐資180余萬元為企業周邊8個農業社硬化水泥路面4200余米;出資210余萬元為園門村修溝、改道、修路……此外,他出資120萬元,為地處拆遷農戶安置區的牧馬鎮蓮花村修建垃圾地庫4個,垃圾處理池20個,并購買了垃圾清運車、垃圾桶、垃圾箱等環保設備,促進全村生活垃圾收集覆蓋率達100%,有效處理率達95%以上。
“羅永田的善舉極大改善了我們周邊村社群眾的生產、生活環境。我們將繼續開展鄉村環境整治,引導村民擯棄陋習、養成愛護環境的好習慣,不斷改善人居環境,提升村民生活質量,讓村民生活更舒心。”蓮花村相關負責人說。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38166855 網絡侵權舉報電話:028—38166899 舉報郵箱:421730596@qq.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