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進入尾聲 江口漢崖墓博物館即將重新亮相
2019-07-24 15:31
1
/
漢崖墓博物館
從空地開始擴建
工人搶抓進度 抓緊施工
工人正在鋪設地磚
效果圖
效果圖
效果圖
眉山網記者 雷卓鳴 文/圖
近年來,彭山區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江口漢崖墓博物館因設施陳舊、功能單一已不能滿足現階段該區對漢崖墓文物的保護及展示。眼下,區委、區政府遵照國務院“加強文物保護,重視博物館建設”的指示精神,快速推進江口漢崖墓博物館擴建工程。
“江口漢崖墓博物館擴建工程的所有施工內容即將全面完工。”7月18日,記者來到江口漢崖墓博物館擴建工程的建設現場看到,以漢代“闕樓”風格打造的大門格外宏偉,走過全玻璃制成的門廳是進入博展區的重要通道。整個漢崖墓博物館擴建工程將現代風格與漢代文化融為一體,力求體現出古樸韻味和現代建筑相諧調的建筑外觀。
據了解,江口崖墓在1956年就被確定為四川省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江口崖墓成功申報國家“十三五”文物保護利用設施建設規劃項目。其以彭山區江口鎮梅花村為中心,在塞子山、長山埂、高家溝、鹽井溝、豆芽房溝、打魚溝、油房溝等地點都有分布,面積30.4 平方公里,現存崖墓4580 座。江口崖墓的時代上限為西漢晚期,下限不晚到三國,以東漢時期崖墓為大宗。
“江口崖墓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科研價值和獨特的文化藝術價值,是一處數量多,分布密集,保存完好的古墓葬群,是我國最早見于記載的紀年墓葬,早在南宋洪適的《隸釋》中,就有關于紹元丁丑年(1157年)一座墓葬的記載。”據區文管所相關負責人介紹,它融合了四川岷江流域漢代崖墓的特點,并獨具特色,是四川岷江流域漢代崖墓的代表之一。出土文物蘊涵豐富的有關漢代彭山政治經濟、生活習俗、建筑雕刻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歷史信息,對研究漢代時期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民俗、宗教等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江口漢崖墓博物館于1989年建立,1999年被公布為眉山市第一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3年被公布為四川省第三批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館內共分三個展區:一是以崖墓為主的遺址展示區;二是以明代古建筑梓潼宮為陳列室的歷代文物展區;三是以稀世少有的漢代畫像磚、畫像石為內容的雕塑廳展示區。
“在崖墓博物館,能讓人靜靜地、慢慢地賞析歷經千年歲月的珍貴文物,在驚嘆祖先們精妙的文化藝術創造力的同時,也感悟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沉淀。”據區文管所相關負責人介紹,自“5.12”大地震過后,江口崖墓博物館館藏文物受損嚴重,總計受損文物達31件之多,其中二級文物2件、三級文物8件、資料11件。文物的安全得不到保障,急需修建新文物庫房,并且配備相應級別報警系統,以確保該區珍貴歷史文物的絕對安全。
據悉,此次江口漢崖墓博物館擴建工程總投資為1600余萬元,建筑面積為4000余平方米,項目在原有漢崖墓博物館的基礎上本著經濟、實用、美觀的建設原則進行建設。
“項目經過四個月的建設沖刺,目前房屋主體和室內安裝已完工,現在正在進行場外總坪施工階段,預計該項目的所有施工內容在本月底全面完工。”漢崖墓博物館擴建工程現場負責人劉艷章介紹道。
江口漢崖墓博物館擴建工程完工后,不僅能為彭山區珍貴文物提供安全保證及展示之地,還能與即將開工建設的江口沉銀遺址博物館一同,從文化旅游名片的角度提高彭山知名度,擴大彭山對外影響,成為該區重要的旅游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