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07-23 09:49:33
責任編輯:陳敏
——成眉同城化發展工作紀實之一
眉山網記者 羅俊涵
嶄新筆直的天府大道(仁壽段),開啟了成眉同城發展的新紀元。眉山網記者 古良駒 攝
編者按
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做出“一干多支”戰略部署,并把成眉同城化突破寫進省委《關于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決定》。省委書記彭清華在省推進區域協同發展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指出:“成都與德陽、眉山、資陽要加快同城化發展。要根據發展需要與現實可能,分步實施若干同城化改革舉措,加快推進區域規劃同城化、基礎設施同城化、產業布局同城化、生態環保同城化、公共服務同城化、戶籍管理同城化、人才流動同城化、政策協調同城化。”
有了清晰的發展定位和發展方向,我市先后召開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專題會、市委四屆十一次全會、市委四屆十二次全會等會議,對成眉同城化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并將2019年確定為“開放發展突破年”,全面啟動成眉合作五年行動計劃,牢牢鎖定“環成都經濟圈開放發展示范市”發展定位,加快構建“三區協同、競相發展”區域發展新格局,加快形成“融入成都、全域開放”開放合作新態勢,用實際行動助推省委戰略部署落地落實。
從2017年3月24日成眉協同發展框架協議正式簽署,到2018年12月5日成眉深化合作座談會暨協同發展重大項目簽約,再到2019年的“成眉同城化發展五年行動計劃”落地落實,兩地同城化發展一年一個臺階,年年有大動作。
即日起,本網推出“成眉同城化發展工作紀實”系列報道,深入解讀眉山在成眉同城化發展工作中的方方面面,以饗讀者。
成都,一直以來如同一棵參天大樹聳立在眉山正北方。“樹欲靜而風不止”,當發展的“東風”吹向眉山,是選擇躲在“大樹”下偏安一隅,貪圖一時安穩;還是選擇擁抱“大樹”逆風生長,做能堪大用的“大梁”?眉山的選擇顯而易見。
這股“東風”起于2018年6月,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關于“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的重大戰略部署,讓眉山如沐春風,迎來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
“推進成眉同城發展,堅持‘融入大成都、接軌大都市’,推進成眉兩市新一輪務實合作,制定實施同城發展規劃和行動方案,實現成眉同城化率先突破!”在2018年7月底召開的市委四屆十一次全會上,融入成都同城發展成為全市建設環成都經濟圈開放發展示范市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
一年來,成眉同城發展動作頻頻、碩果累累。
成眉同城
不是一廂情愿而是兩城雙贏
“成都區位,是眉山最大的優勢。融入成都,是眉山堅定的選擇!”融入成都、同城發展,幾乎是市委書記慕新海逢會必講的關鍵詞句,其重要性對眉山來說不言而喻。
經濟學中的“虹吸效應”概念,大致意思是核心城市、中心城市、大城市、具有優勢地位的城市,能夠將周邊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資源要素吸引過來,結果就是強者更強、弱者更弱。
雖然近年來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特別是文化、環境、區位、資源等軟實力日益彰顯。但是在成都“老大哥”面前,無論是經濟總量,還是人均收入,抑或是科技發展等方方面面,都還有較大的差距。舉例為證,上半年,成都市GDP達到7702.37億元,在全省占比達到37.5%,我市GDP為588.73億元,在全省占比僅2.87%。
“小草”如何不被“大樹”“虹吸”,唯一出路就是取長補短、同城發展,借助大都市在口岸、人才、政策等方面的溢出效應,錯位發展,在逆風生長中不斷壯大自身實力。
另一方面,眉山融入成都同城發展并非一廂情愿,而是共融共贏。不僅僅是省委“一干多支、五區協同”重大戰略部署內在要求,還在于成都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的需要。從全球范圍看,中心城市以大取勝,需要依靠周邊城市提供功能疏解、交通拓展、產業配套的地域空間,逐漸形成大都市區形態。被譽為“天府之國”的成都在城市單體發展規模、區域經濟貢獻率等方面已經達到國際大都市水準。但是與世界一流城市區相比,成都平原的城市群發展無論是規模還是實力,都稍遜風騷。這就需要周邊如眉山、資陽、德陽等城市的抱團發展,形成高度融合、深度分工的城市形態。
可以說,成都平原經濟圈要成為全國重要的國家化內陸開放高地,成都與周邊城市融合發展是重要路徑。而作為資源優勢、區位優勢、生態承載優勢和后發優勢最大的區域,眉山之于成都如同佛山之于廣州,大有可為。
頻繁互動
成眉進入“蜜月期”
正是有了以上共識,兩地近年來交流互動頻繁,優勢互補的合作,成效立竿見影。
2018年8月23日,雙方農口系統共同探討研究成眉兩地農業產業協作共興、細化落實了農業區域合作工作計劃;
2018年9月3日,雙方規劃系統接洽,共同審視了2014年編制的《成眉同城化規劃(2014)》,對兩市規劃同城、交通同城等建立了協商溝通機制、干部交流培養機制,構建了“編制前期共同調研、規劃中期共同會商、規劃成果共同分享”的規劃新格局;
2018年9月11日,雙方教育體育部門就進一步完善成眉教體同城化發展進行深度商討,敲定了共建成眉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實施“校對校”互助計劃,開展師資共培、教學共研和體育共促計劃等重要課題;
2018年9月17日,一份《成都眉山推進同城化發展座談會紀要》正式出爐,以紀要的形式將共同推進成眉總體規劃編制、交通同城化、產業同城化、品質同城化等七大方面的工作確定為兩市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
……
正是有了兩市高層、部門、民間交流的種種努力,才有了2018年12月5日在我市舉行的成都眉山深化合作座談會暨協同發展重大項目簽約儀式。會上,兩地23個專項合作協議和項目合作協議正式簽署,協議涵蓋產業發展、科技創新、市場開拓、文化共榮等多個方面。這是繼2017年3月24日成眉協同發展框架協議正式簽署以來,成眉合作的又一里程碑。
目前,我市已與成都建立“主要領導半年聯席研究、分管領導季度協調對接、縣(區)和部門常態互動”聯動機制;正在實施的主要領導+分管市領導的“1+8”對接方案,與成都就八個同城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和意見交換。
截至目前,全市各縣(區)政府和市級部門主要負責人主動向上對接150余次,達成合作協議和方案64個。兩市共同簽署印發“成眉同城化發展五年行動計劃”“成眉同城化發展2019年重點任務清單”,將今年88項具體任務分解到每季度,并積極推動合作協議落地落實、早日見效。
綱舉目張
以成眉同城引領更大開放
“跳出眉山看眉山,放眼全球謀眉山。”這是市委四屆十一次全會對全市開放發展定下的基調,而成眉同城化則是眉山市全面實施開放引領戰略、落實省委對眉山建設開放發展示范市戰略定位的突破口。
在與成都深度融合的同時,我市與成德資三市協商聯動,正加快建立“黨政主要領導聯席會議(決策層)+市政府分管領導協調會議(協調層)+同城化工作機構、專題合作組(執行層)”三級運行機制。為推動區域優勢互補,向廣度深度拓展,除了融入成都以外,還積極與周邊城市協調聯動。目前,已與雅安市就雅眉合作納入“十三五”規劃的16個項目進行了對接;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瀘州市人民政府眉山市人民政府區域協同發展戰略合作協議(送審稿)》,并于近期完成簽約。
開放的落腳點是發展。隨著一大批國際國內重大項目落戶,一大批具有國際視野的管理精英、教育精英、大國工匠的到來,使得開放發展的眉山,步伐更加鏗鏘:
1月23日,北京外國語大學附屬東坡外國語學校開工儀式舉行,標志著我市在建設具有國際水準的高端教育基地建設上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1月25日,通威高新技術綠色產業園區項目暨10GW高效晶硅電池項目簽約儀式在成都舉行,標志著全球最大高效晶硅電池項目正式落戶我市。
7月16日,總投資260億元的眉山加州智慧城(森林硅谷)項目在眉山天府新區正式開工建設。
……
綱舉目張,成眉同城必將引領眉山新一輪更大的開放浪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