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07-15 09:02:46
責任編輯:雷堯
“關注民生福祉 聚焦民生發展”系列報道②
說起如今的幸福生活,周明清(右)高興得合不攏嘴。
眉山網記者 陳燕利 文/圖
7月10日,家住東坡區富牛鎮蟆頤村6組的五保老人周明清正在門前散步。“真是趕上了好政策,幾年前我被列為特困人員,每月能領到供養金400元,有這些‘暖心錢’,我的日子過得越來越有保障?!敝苊髑甯吲d地說。
今年76歲的周明清膝下無兒女,以前一直靠撿廢品度日?!皼]事的時候我就去撿些瓶瓶罐罐和挖些草藥,一個月有一百多元的收入?!敝苊髑甯嬖V記者,這些錢只能維持基本的生活。隨著年紀增大,他的身體一日不如一日,撿廢品也顯得力不從心。失去了經濟來源后,基本生活也得不到保障。
幾年前,周明清向鎮民政局提交了特困申請,很快,民政工作人員核查后,他被列入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名單,每個月領取供養金。此外,每年還會有愛心人士、政府工作人員前來看望、慰問,給他送些生活物資。“2016年7月份以前每個月領320元,7月份以后一下提高到每月400元。除了基本的生活有保障外,每個月還有點剩余?!敝苊髑彘_心地表示,如今的日子過得很舒坦?!岸嗵澚它h和政府的好政策,才有了現在的好日子?!?/p>
在我市,像周明清這樣的特困人員獲得救助供養金的老人不在少數,而這也只是我市積極推進“大民政、小實事”民生工作理念的具體體現?!疤乩藛T主要是指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贍養扶養義務人,或者法定義務人無履行義務能力的老年人、殘疾人和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笔忻裾窒嚓P負責人表示,為進一步做好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工作,提高特困人員的基本生活水平,民政部門積極履行職能,一方面嚴格核查特困人員提交的各類保障申請,一方面不斷提高特困人員的救助供養標準,把每一分救助金都用在困難群眾身上。
在東坡區太和鎮敬老院,只見老人們三五一群,有的在打牌下棋,有的在喝茶聊天,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隨意走進一位老人的房間,里面被打理得井井有條,潔白的蚊帳里,干凈的被子疊得整整齊齊?!拔覀兠刻烊蜏蕰r吃飯,葷素搭配也很好,幾乎每天都有肉吃,沒事的時候出去轉轉,累了就回到房間里看電視,日子過得很輕松?!闭勂鹁蠢显旱纳?,老人們非常滿意。
“目前,該敬老院集中供養的特困老人共有四十幾位,年齡都在65歲以上。民政部門按照每名入院老人每月500元生活費標準,按時足額撥付。”東坡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在采訪中記者獲悉,截至目前,全市城鄉特困對象共有2.04萬人,其中集中供養5619人,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達到55%。年支出特困救助供養金6100萬元,其中發放生活照理護理補貼15498人575萬元。
“特困人員分集中供養和分散供養,城市集中供養的每人每月600元,分散供養的每人每月500元,農村集中供養的每人每月500元,分散供養的每人每月400元?!笔忻裾窒嚓P負責人表示,此外,特困供養對象除每月基本生活費外按生活自理能力分為三級,具備生活自理能力的每月20元,喪失部分生活自理能力的每月80元,完全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的每月120元。若生病住院需要護理的,鄉鎮醫院及以下的按每天30元,區級醫院及以上的按每天80元標準發放。
“你的溫暖,就是我的牽掛?!背青l特困人員、孤殘兒童、生活無著人員等是最渴望獲得關愛的群體,也是黨和政府時刻牽掛的人群。近年來,我市在實施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工程中,嚴格落實相關政策,創新工作方法,細化服務舉措,確保了特困人員生活有保障,生活無著人員及時得到妥善救助。
采訪后記
為特困人員撐起生活保護傘
今年,市政府將扶貧解困工程列為十大民生工程之一,特困人員救助供養作為其中的一個子項目,反映出了市委、市政府對特困人員的關心和重視,讓我們看到了政府為改善民生、建設美麗眉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心和希望。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貧困人員特別是特困人員,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薄弱環節。同時,特困人員不僅農村有,城鎮也存在。緊緊盯住這些特殊困難群體,下大力氣解決好他們的基本生活,做到應救盡救、應養盡養,不僅是完善社會救助體系、織牢民生安全網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共享發展的應有之義。近年來,政府加大投入,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要實現全覆蓋、?;?、可持續,仍需要繼續努力。因此,政府應在積極落實救助供養政策的同時,引入社會力量,下大力氣共同發力做好特困人員的救助供養工作,為特困人員撐起生活保護傘,讓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更加溫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