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06-06 10:05:37
責任編輯:羅思源
——寫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歷史村鎮的未來”國際會議在眉山召開前夕(中)
眉山網記者 鐘燁
作為三蘇故里,眉山擁有悠久的歷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蘊,傳統村鎮更是其重要的文化遺產。截至目前,全市共有5個村落進入國家級傳統村落名錄,14個村落進入省級名錄——洪雅縣瓦屋山鎮復興村傳承著完整的清羌文化與楚人后裔文化,形成了“羌風楚韻”的特有格局;青神縣漢陽鎮漢陽場社區則保留了明清時期民居風格的古老街道,漫步其間仿佛穿越古今;丹棱縣順龍鄉幸福村環境自然清新,留存著川西農耕文化的古樸風情……
如何在保證原有村落建設和傳統村落文化“原真性”的前提下,對村落建筑風貌進行規劃打造,從而提升村落歷史文化內涵,讓傳統村落在新時代煥發新生機?歷年以來,眉山市始終堅持保護傳統村落就是保護文化傳承的發展理念,致力于打造“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傳統村落,在傳承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不斷加大傳統村鎮保護力度,形成了村鎮保護與城鄉發展統籌協調,文化傳承與鄉村振興相融并進的良好局面。
一座村落依山傍水,土墻青瓦的川西民居院落散布其中,錯落有致。漫步村內,千年銀杏夫妻樹、龍抬頭、鷹嘴崖、清代石拱橋“趙橋”、大寨梯田、丹馬鹽鐵古道、古城牛角寨等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丹棱縣幸福古村正是眉山探索傳統村落可持續發展,實現保護、開發“雙贏”的例證之一。
幸福古村位于成都、眉山、雅安三市交界處,原本是個偏遠寧靜的傳統農耕村落,因其原汁原味、優美清新的古村落資源與自然資源于2014年被納入全省鄉村旅游提升試點項目。市、縣兩級按照“風貌特色化、功能現代化、服務標準化、設施人性化”的建設思路與“尊重村落靈魂、尊重原鄉建筑、尊重傳統文化”的打造原則引進資本發展旅游產業,在保護村落文化傳承的同時,也喚醒了“鄉愁”。
自2016年3月11日開村以來,幸福古村年均接待國內外游客30萬人次以上,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萬元,成為全國鄉村旅游帶動農業供給側改革示范。而通過成立產業專業合作社、旅游專業合作社、旅游管理有限公司和旅游管理協會四大機構,提取古村落保護基金,村集體按貢獻參與度向社員進行分紅,引導村民積極參與到村落管理保護中的創新機制,既提高了幸福古村的管理、經營水平,也使傳統村落在傳承保護和發展打造中尋覓到了平衡點。
洪雅縣復興村是一個歷史悠久,原始古老的傳統村落,歷史可追溯到兩千年前,由背井離鄉的楚人與顛沛流離的青衣羌人建立、居住。此前,洪雅縣曾對復興村歷史傳統建筑現狀做了實地調查。調查顯示,復興村現存傳統建筑約有40%屬整體結構完整但局部發生傾斜或局部已經做過材質的更新改造,30%屋頂尚存但圍護結構已改造得面目全非。
為徹底解決這一問題,避免對文物建筑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失,2016年,當地黨委政府邀請了四川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對復興村傳統村落保護進行設計規劃。該規劃以“保護+發展”為規劃理念,對復興村傳統村落現狀、保護、發展作了詳細規劃,提出了“活保護”的概念,對復興古居實施活態保護,實現復興文化的動態傳承。
這一規劃與我市傳統村落保護發展政策不謀而合。2016年8月,市政府正式印發了《關于眉山市傳統村落保護和建設利用的指導意見》,要求重點保護好傳統村落的傳統建筑、傳統文化、生態自然、鄉村環境,使我市傳統村落的傳統特色文化得到有效保護與弘揚,村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有效改善,穩定增收的特色優勢產業得到培育,進一步讓村落美起來、經濟強起來、村民富起來。
此外,我市還對各個傳統村落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對村落文化資源、歷史資源、地質條件、基礎設施、人口經濟等相關情況進行摸底普查。在此基礎上,聘請專家與專業隊伍分別對每個村落進行項目策劃、規劃,明確方向,合理定位,以“一地一規劃”“一村一方案”來確保村落傳統空間的完整性,構建、維持好建筑、村落以及周邊環境的整體空間形態和內在關系,實現傳承保護與發展打造的齊頭并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