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06-05 10:09:47
責任編輯:羅思源
時下,行走在眉山,你會發現,眉山的天變得更藍了,水變得更清了,街道變得更干凈整潔了。東坡城市濕地公園依然綠草青青,前來散步休閑的人成群結隊;千畝東坡湖畔,晨練和跳廣場舞的市民絡繹不絕;寬闊平坦的東坡大道上,不時有灑水車、抑塵車緩緩開過……
生態越來越好、環境越來越美,不僅是群眾的共同感受,更有實實在在的數據佐證:2018年,我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78.1%,同比基準年2015年上升15個百分點;岷江干流眉山出境斷面水質由2017年Ⅳ類改善為Ⅲ類;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四項指標預計實現減排7.90%、8.02%、34.28%和13.49%。
成績的取得與我市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探索實踐密不可分。6月5日是第48個世界環境日。今年,國家生態環境部發布的“六五”環境日主題是“藍天保衛戰,我是行動者”。當前,我市正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和國家衛生城市,讓我們一起攜手行動,踐行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共同建設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的美麗眉山!
東坡濕地眺峨眉。鮑剛 攝
眉山網記者 黃海波
“三個堅持” 確保環保問題整改落實
【關鍵詞】
制定清單聯動推進標本兼治
“村里的河水更清了”“空氣更清新了,藍天常相伴”……近日,談及生活環境的改善,眉山各地群眾紛紛點贊。
2018年,在中央第五生態環保督察組反饋了督察意見后,我市立即作出回應,緊盯中央和省環保督察組開出的“診斷書”,堅持問題導向,層層壓實責任。
據了解,為扎實推動中央和省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我市始終圍繞領導帶頭抓整改、分類處置抓整改、標本兼治抓整改和統籌兼顧抓整改等“四個堅持”開展工作,截至目前,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我市整改任務39項,已完成整改24項;交辦來電來信舉報投訴293件,已完成整改281件;省環保督察發現并移交的282個問題,已完成整改273個,其余問題整改正大力推進中。
為全面做好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迎檢工作,我市提出堅持重心前移,以解決突出環保問題為立足點;堅持突出重點,以解決群眾合理訴求為著力點;堅持科學研判,以爭取信訪人員理解為切入點;堅持互動協作,以推動區域聯防聯控為落腳點。緊緊圍繞重點小流域綜合治理、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等重點環保問題,以實實在在的環境質量提升贏得了督察組和廣大干部群眾的信任和認可,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回頭看”期間,累計交辦我市信訪件71件,比去年減少222件,同比降低75.8%,降低率居全省第二,沒有負面典型案例,沒有被媒體曝光,群眾滿意度顯著提高。新華社《內部參考》刊發“四川眉山‘三個堅持’推進確保環保問題整改”,全面報道眉山環保問題整改的經驗做法;“水質改善”和“污水處理廠+生態濕地模式”等被中央和省級主流媒體刊發。
生態環境監測人員采水取樣。(市生態環境局供圖)
防治結合 打好治污凈水“組合拳”
河長、湖長治水打造“眉山清”
【關鍵詞】
眉山的美在山水之間,水讓眉山變得秀美而靈動,水更是眉山人的一筆財富。我市處在岷江中下游,對水源地的保護,不僅是為自己,更是為下游地區的百姓。對此,我市生態環境部門嚴格檢測,嚴防死守,從源頭保住眉山的一池活水。
去年以來,我市大力推進“河長、湖長”治水,深入推進小流域治理。全市建立健全“雙長三總”領導機制,推進“一河一圖一表一策”工作機制,完善“兩員一警”巡查機制。同時,深入開展“清河、護岸、凈水、保水”四項行動,全年共投入資金6.7億元,出動人員28萬人次,清運河面漂浮物、河底淤泥等污染物185萬多噸,清除侵占河道種植2713余畝。
與此同時,市委、市政府印發《關于強力推進全域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加快流域污染治理的通知》,提出要以全域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為抓手,深入推進污水治理基礎設施建設。截至2018年,全市新建及改建污水處理廠(站)205座已全部啟動實施,其中新建污水處理設施完工88座,在建62座,開展前期工作4座;提標升級改造完工13座,在建10座,開展前期工作28座。全市累計完成新建及改造污水管網約400公里,累計完成全域污水治理投入約15億元。
此外,在水源保護方面,我市制定出臺《眉山市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規劃》《眉山市飲用水水源保護管理辦法》,積極開展飲用水水源地劃定、撤銷、調整等相關工作。全面清理了5個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和68個鄉鎮集中飲用水源地保護區內入河排污口。目前,全市飲用水源地保護區內的排污口已全部取締。
在工業污染防治方面,我市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涉磷行業企業污染防治和泡菜、造紙、印染等行業企業廢水深度治理工作的通知》,進一步深入開展涉磷行業企業整治,建立轄區內涉磷行業企業及總磷超標企業臺賬,提出整治措施、整治時限,督促指導企業完善污染物治理設施建設,推進專項整治工作。開展“10+1”重點行業整治,全市列入“10+1”重點行業企業154家,其中151家已達標排放,其余3家除1家處于停產狀態外,剩余2家完成整改。
黑龍灘攬勝。 唐強 攝
全面排查 為土壤污染戴上“緊箍咒”
【關鍵詞】
田長治土打造“眉山綠”
土壤污染防治影響我們的米袋子、菜籃子、水缸子安全,且相對大氣污染、水污染來講,它的防治難度更大。
4月28日,在全省13個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建設項目中,我市四川中明環境治理有限公司率先取得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提前8個月全面完成任務。至此,眉山危險廢物經營單位數量達到10家,數量位居全省前列,全市形成年處置28.3萬噸危險廢物的能力,能夠有效處置省內外各企業產生的40大類危險廢物。值得一提的是,在保障眉山工業企業危險廢物處置利用外,我市還可以對外提供95%以上的危廢處理利用能力。
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能力提升僅是我市加強土壤污染防治的縮影。2018年,我市持續開展全面排查,推進“田長”治土行動,全市秸稈綜合利用率92.65%,農用化肥同比下降10.98%,農藥同比下降3.49%,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糞污綜合利用率達97.78%。
同時,我市開展土壤環境質量詳查,在全市劃定詳查單元86個,核實農用地詳查點位835個,集中開展樣品采集工作。同時,強化重點風險源監管,組織區縣、園區與全市2018年度13家省控、53家市控土壤污染重點監管企業簽訂土壤污染防治責任書,明確相關措施和責任。
多措并舉 建立完善治氣機制
【關鍵詞】
點長治氣打造“眉山藍”
去年以來,我市建立了市、縣、鄉、村四級“點長”治氣機制,千方百計壓實轄區主體責任和行業主管責任,推動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共享共治,打造“眉山藍”。
堅持規劃引領,2018年我市印發《眉山市環境空氣質量限期達標規劃》,科學分析我市大氣污染源構成,并分析出我市大氣主要污染因子PM2.5污染源外來源占41%,本地源占59%(其中機動車占23%、燃煤占22%、揚塵占13%、工藝過程占16%、餐飲占9%、生物質焚燒占4%、有機溶劑使用占3%、其他占10%)。
在此基礎上,我市全面安排部署,根據源解析、源清單結果,結合實際印發《眉山市打贏藍天保衛戰行動方案(2018—2020年)》等,分析當前形勢,明確工作目標,全面安排部署2018年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工作。同時依法排查整治,開展散亂污企業和工業揮發性有機物專項整治,共排查清理1611家企業,2018年,整治完成率達到87.4%,對150家重點揮發性有機物排放企業進行專項治理,對燃煤鍋爐實施排查清理和淘汰工作,目前全市10蒸噸以下燃煤鍋爐已全面清零。
此外,我市還加強了機動車污染防治。禁止過境貨車、黃標車入城行駛;加強機動車環檢機構管理,對4家機動車環檢機構不規范檢測車輛行為進行約談;對1420輛重型柴油車的尾氣排放開展抽檢,對不合格車輛依法進行處罰……
在抓好秸稈禁燒方面,我市印發《關于打好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攻堅戰的通知》,明確禁燒重點巡查時限和全域實施禁燒。其中,丹棱縣試點天眼監控秸稈焚燒行為,基本實現“不見火光、不見煙霧、不見黑斑”的管控目標,受到不少人關注。
重拳出擊 打擊各類環境違法行為
【關鍵詞】
利劍斬污雙隨機抽查聯防聯控
2018年,全市環保督察力度不斷“加碼”,市生態環境部門持續開展“利劍斬污”“雙隨機”等專項行動,重拳出擊嚴格執法,一場場生態環境保衛戰在我市輪番啟動。
開展“利劍斬污”行動,持續保持打擊環境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運用行政處罰、行政命令,并聯合司法機關采取刑事處罰等手段,集中力量查辦未批先建,非法收集、排放、傾倒、處置危險廢物和生態環境破壞等典型違法犯罪案件。對群眾反映強烈、污染嚴重、長期不解決或屢查屢犯的畜禽養殖和“散亂污”企業等問題通過掛牌督辦、聯合查辦等方式進行重點查處。以網格化工作為抓手,強化落實環境監管職能,2018年全市已建成一級網格1個,二級網格10個,三級網格153個,四級網格1488個,網格員2827人,市、縣、鄉、村四級網絡化環境監管體系基本完善,東坡區網格化工作在省上進行了經驗交流。
突出重點區域、重點流域和重點行業的環境風險排查和管控,全面開展“雙隨機”工作,抽查企業287戶,對存在環境風險隱患的責令限期整改。
按照源頭嚴控、過程嚴管、違法嚴懲的工作要求,切實加大環境監管執法力度。2018年,全市行政處罰立案件數331件,罰沒款1990余萬元。受理各類環保舉報投訴1235起,均按時辦結,群眾滿意率96%。
生態環境監測人員采水取樣。(市生態環境局供圖)
改革再出發 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
【關鍵詞】
高位推動頂層設計先行先試系統治理
1月19日,根據省委、市委統一部署,市生態環境局正式掛牌成立,改革后生態環境局職能職責更明晰、班子隊伍更強、凝聚力也更強,統一監管力度更大。
開年以來,我市先后召開全市生態環境保護推進會,全市中央環保督察、全國人大常委會水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反饋問題整改現場推進會,貫徹落實中央第五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對四川省開展“回頭看”情況反饋視頻會精神暨問題整改安排部署會等三個大會。三個大會以現場看問題、會場看視頻、當場罰點球的方式,高位推動了生態環境工作。
同時,還先后以市委、市政府名義印發了《關于加強環境突出問題整改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定》,明確目標固化責任;以市生態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的名義印發了《2019年全市生態環境工作要點》,明確任務細化措施;探索建立了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分級約談問責制度,明確底線強化問責。一系列文件的印發,進一步明確了職責和責任,確保千斤重擔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標。此外,我市還扎實推進入河排污口試點、“三線一單”編制試點、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試點堅持先行先試示范帶動,著力打通“上下左右”“岸上岸下”“治標治本”全面推進生態環境的系統治理。
來自市生態環境局數據顯示,2019年1—4月,全市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中心城區環境空氣質量主要考核指標PM10平均濃度79.4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8.63%;PM2.5平均濃度48.5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6.7%;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84.2%,同比上升12%。水環境質量不斷提升。岷江干流眉山出境斷面水質保持Ⅲ類,青衣江水質保持Ⅱ類,黑龍灘水質保持Ⅲ類。納入國、省考核的8個斷面水質均完成省定目標任務,優良水體斷面3個,比例為37.5%,超過省下達目標。劣V類水體斷面1個。重點小流域水質大幅改善,金牛河水質由2018年Ⅳ類改善為Ⅲ類,毛河由2018年Ⅴ類改善為Ⅳ類,醴泉河由2018年劣Ⅴ類改善為Ⅳ類。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市將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到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持之以恒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永葆碧水藍天未來可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