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
  • 站內

當前位置:

眉山新聞網

>

新聞

>

眉山新聞

文明之花香滿門——我市首屆“文明家庭”速寫

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06-03 10:00:36      

責任編輯:羅思源


  【核心提示】

  家庭,是社會的基礎細胞,家庭文明是社會文明的縮影,反映著整個城市的文明程度。文明家庭的創建,是正能量的充分體現。

  近年來,我市高度重視家庭文明建設,積極引導家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開展“最美家庭”、好家風等評選活動,牢牢抓住家庭主陣地,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家庭成員文明素養,以家庭的文明建設夯實城市文明和諧的基礎,有力推動了全市經濟社會和諧發展。

  經過宣傳發動、篩選把關、社會公示等環節,我市評選出了20戶“文明家庭”。這20戶文明家庭當中,有比翼雙飛、愛崗敬業的奮斗奉獻之家;有尊老愛幼、互敬互愛的文明之家;也有相濡以沫、患難與共的和睦之家……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相信這些文明家庭一定會用質樸的親情和優良的家風感染和帶動身邊更多的人。

  【熱心公益】

  邵清華:大家幸福,小家才安康

  在東坡區三蘇鄉東館村所有村道組道中,有條不起眼的組道。這條組道,位于偏僻的丘陵地帶,只有千米長。然而,就是這條組道,連接起了當地農戶脫貧致富的希望。

  2012年至今,東館村3組農民邵清華一家義務出資、免費投勞,修路護路,在當地傳為佳話。因為他的善舉,山上的果園連成了片,每到采摘季節,山下的客商就排成了長隊。

  “受運輸條件制約,山上的果園一度成為雞肋。為打破阻礙,我下定了決心,就是不建新房也要先把路修好。”說起修路初衷,邵清華充滿感慨。

  東館村地理位置偏僻,經濟基礎落后,尤其是邵清華家所處的白堰坡片區山上,是全村最窮的一個死角,交通閉塞,出行艱難,住戶稀少。原來在這里居住的7戶人家,先后搬遷外出落戶的就有5戶,只有邵清華和另一農戶至今還“賴”在這山旮旯頭苦熬。不過,山旮旯也有山旮旯的優勢,這里的荒山坡多,可開發利用潛力大。“我之所以沒有往外搬遷,就因為看到了靠山致富的希望。”邵清華說,他通過用承包地與別人互換的方式,將房屋對面山上的15畝荒坡全開墾出來種了椪柑樹,部分投產后,產量達到2萬公斤以上。

  “沒想到,運輸困難讓我吃了大虧。”邵清華說,從房后的組道到對面山坡上的果園,沿途要經過深河溝,還要爬坡過坎。因為路不暢通,讓前來看貨的客商望“路”興嘆,不是搖頭就走,就是把價格砍得很低。

  “不突破運輸難的制約,再多的果樹、再好的品種也賣不上價。”邵清華與愛人邵福秀痛下決心,即使砸鍋賣鐵,也要從果園打出一條路來。可是,由于果園效益連年不佳,全家又無其他收入來源,按工程造價預算,修成泥混石路也要10多萬元,夫妻倆沒有那么多錢。此外,如果把積蓄用來修路,原來打算改建新房的計劃就要落空,這可如何是好?

  “起初,我們也想過,在這片山上還有幾十戶人種有果樹和巨桉,要不動員他們也出上一部分錢,修路資金缺口不就迎刃而解了嗎?”邵清華說。后來,夫妻倆又覺得不妥,這些農戶雖然在山上種有水果和林木,但收益同樣很不理想,加之他們居住地離這里較遠,平時通行較少。經過反復考慮,邵清華夫婦毅然決定,所有修路費用由自家承擔,讓大家通行運輸都方便,也就有了這幾年“愚公”修路的故事。

  從2012年以來,按照籌集一點錢就修好一段路的思路,邵清華先后對這條路進行了3次施工,累計投入資金6.48萬元。2015年秋季,邵清華追加資金4萬元,把這條路從山腳修至山頂,使通行長度達到1000米,總計投入達到10.48萬元,同時,挖了一口蓄水凼,徹底解決了多年的運輸難和缺水澆灌難。此外,每年雨季過后,他還會出資對這條路進行維修養護。

  據了解,包括邵清華家在內,山上的果園有80畝,另外還有巨桉70畝,涉及46戶人家。這幾年,路修好了,其他村民也跟著受益了。

  采訪中,記者走進邵清華的家里,只見土磚瓦房十分破舊,家具沒有一件像樣的。修路的錢足夠修建新房了,為啥不建新房卻修路呢?邵清華是這樣打算的:住新房雖然舒適,但不能帶來收益,最終還是受窮,而修好了路就能致富,然后再治舊“窩”建新房。

  “這幾年斷斷續續修路,終于從果園坡下修到了坡頂。交通好了,就能使果林產業多生錢,讓鄉親們更快致富。”邵清華說。

  【敬業誠信】

  劉國基:手撐講臺上課,多年堅守在講臺

  作為東坡區永壽高中的一名化學教師,劉國基自從10多年前罹患痙攣性截癱、繼發性脊索側索硬化癥后,便拄著雙拐、坐著輪椅,與病魔博弈。即便這樣,他仍日復一日地雙手撐在講臺上堅持講課,風雨無阻。

  1992年,從樂山師范學院畢業的劉國基,帶著優秀大學生的榮譽成為東坡區永壽高中的一名化學教師。

  出身農家的劉國基對“知識改變命運”有著切身體會,決心干好教書這門良心活。從走上講臺的第一天起,他就認真備好每一堂課,上好每一節課。他單身宿舍里的燈,是全校亮得最早、熄得最遲的。1994年,參加工作僅兩年的劉國基就擔任了班主任。他每天6點鐘就起床,跟學生一起晨練,晚上10點半,守著學生安寢后,才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備課。

  學生學習、生活上的困難,劉國基全力幫助解決:每個周末,他將家境貧寒的學生帶到自己家改善伙食;課堂上,他是一絲不茍的嚴師,課堂外,他是學生們的知心朋友。堅守講臺20年,因為劉國基,永壽高中化學高考成績長期位列全區農村高中第一名,劉國基本人也多次獲得“優秀教師”和“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

  天有不測風云。正當在講臺上大展身手之時,劉國基發現自己的腿腳有了毛病。2000年5月12日,他終于無法站立了,含淚暫別講臺。華西醫院給出了“痙攣性截癱”和“繼發性脊索側索硬化癥”的結論。這種病在國際醫學界是尚未攻克的難題,患者存活超過5年的比例不到75%。

  面對艱難,他對自己說:“命運只是跟你開了個玩笑。它不能阻止你熱愛生活,不能阻止你承擔責任。不管病情有多嚴重,你都要堅持,直到沒有力量站立的那一天。”想著講臺下一雙雙渴望的眼神,劉國基從絕望的泥沼中掙扎出來,不顧醫生的忠告重返校園。在永壽初中任教的妻子唐慧擦干眼淚,支持丈夫的選擇,每天晚上準時等在教室門口接他回家。

  回到學校,劉國基主動擔當起高中2005級化學課的教學和班主任工作。因為行動不便,也不愿意使用輪椅,從家到教室不過300多米的距離,常人幾分鐘就可到達,但劉國基要艱難地“走”上15分鐘。所以他每次上課都要提前20分鐘出發,從未遲到過一分鐘。

  付出與收獲總是成正比。2005年,劉國基被評為四川省優秀化學競賽指導老師。2008年,又被評為永壽鎮優秀共產黨員。雖然行走越來越不方便,可他在教育路上邁下的每一步都很堅實,很執著。為了幫助他恢復健康,2010年暑假,他的學生王志新接他到上海就診,醫生建議他進行干細胞移植,費用20萬元,療程3年。“這么長時間,學生怎么辦?我不能丟下他們。”劉國基立即決定放棄治療。

  回到學校的他,繼續投入工作。只有每年暑假,他才會抽出時間去華西醫院治療一段時間。

  2012年,由于病情越來越嚴重,劉國基接受了坐輪椅的現實。但他總是把輪椅放在教室外,用手支撐著黑板或講臺“站”著上課。腿雖然痛,但他講課時總是激情滿懷。

  后來,由于身體實在無法承受,劉國基告別了心愛的講臺,轉而從事教研工作。劉國基說:“不管用什么方式,既然病痛無法治愈,就在自己還有一點能力時,多為學生做點事。”三尺講臺,譜寫了他的無悔人生。而在他的熏陶下,妻子、子女在工作中也十分愛崗敬業、忠于職守、甘于奉獻。

  【平等和諧】

  楊燕:十四年如一日,精心照顧癱瘓丈夫

  “像楊燕這樣心腸好、敢擔當的女人不多見。要不是她細心照顧,彭朝友可能早就不在人世了!”這是鄰居的評價。“我們一個家庭都離不開她,她要照顧我的兒子、要照顧我的孫子,還要照顧我,真的很辛苦。”這是公公的評價。“這輩子與她做夫妻是我的福分,要是沒有她,我活不到今天。”這是丈夫的評價。

  漫長歲月里,為了給丈夫治病,她家欠下高額的外債;為了照顧丈夫,她從未離開家一整天——她就是洪雅縣余坪鎮金星村農婦楊燕。她始終堅守著結婚時“不許變心”的誓言,十多年如一日照顧癱瘓丈夫彭朝友。

  走進楊燕的家中,光線昏暗的室內,除了一張木柜和一臺舊電視機外,再沒其他像樣的家具,但地面掃得干干凈凈。50歲的彭朝友無力地躺在床上,楊燕為他放了尿袋后,又幫他進行身體按摩。

  當記者問起楊燕和丈夫的結婚日期時,她想了想,又笑了笑:“我記得不太清楚了,要問問他,他記得比我清楚。”果然,彭朝友立馬就答出了結婚日期。兩人于1991年組建家庭,1993年有了一個可愛的兒子。兩口子都是勤勞的人,彭朝友還會些技術,日子眼看越來越好。然而,2005年的一次意外,打破了這份幸福愿景。

  2005年的某一天,彭朝友騎電瓶車不幸摔跤,導致當場昏迷。楊燕聞訊趕來,立馬將丈夫送到了縣醫院。由于病情嚴重,又迅速轉到了華西醫院。醫生會診后,給彭朝友安排了手術。手術結束,不僅花光了夫妻倆多年的積蓄,還欠下了五六萬的債務。彭朝友的命保住了,但從此要面對高位截癱的現實。

  “吃飯、喝水要遞到手上,上廁所要換尿管,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楊燕說。

  丈夫的癱瘓,給這個家庭帶來了無盡苦難,楊燕要服侍丈夫、養育孩子,照顧80歲高齡的公公,還要做家務、干農活、打零工……如今,這個當年的“新媳婦”已接近天命之年。歲月的滄桑,讓她兩鬢泛起銀絲。

  “這些年我都不知道是怎么挺過來的。”回憶起丈夫患病后一家人的生活,楊燕的眼眶濕潤了,“我們夫妻關系很好,他對我也一直很好,我從來沒有想過放棄他。再加上那個時候孩子小,如果放棄了,就失去這個家了。”

  丈夫癱瘓的頭幾年,楊燕四處求醫,一聽到有治療丈夫病癥方法的消息,便馬不停蹄地趕過去。提起這些年遇到的困難,楊燕說,如何獲取丈夫治病、兒子上學及家人日常開支所需要的錢,還并不是最大的難題。讓她記憶深刻的是:丈夫出院回來后,她得每個月帶他去離家一二十里路遠的三寶鎮醫院換尿管。“當時我騎的是人力三輪車,他的體重有一百多斤,途中又有陡坡,在那個坡上,我怎么用力都騎不上去。遇到有好心人,就幫我推一下;沒有人的時候,還是得我自己想辦法騎上去。”楊燕說,還好之后醫生教會了她方法,現在自己在家也能為丈夫換尿管了。

  “如果沒有堅強意志,楊燕恐怕早就離開彭朝友了。要不是她悉心照料,老彭或許很難活到現在!”對楊燕十多年如一日堅持照顧丈夫的行為,鄰居深感佩服。

  “現在,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兒子在外面打工,能夠平平安安。掙錢多少,我都不在乎,只要他平安就好。而我會一如既往地在家里,把丈夫和公公照顧好。”楊燕微笑著說。

  眉山網記者 陳燕利 整理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38166855 郵箱:msxwwb@163.com

川網公安備 51140202000199號

分享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国产99久久国产久| 全部免费的毛片视频观看| 5g探花多人运动罗志祥网址| 嫩的都出水了18p|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欧洲vodafonewifi14| 亚洲精品二三区伊人久久| 精品69久久久久久99| 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 黄色片一级毛片|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影视| 99久re热视频这里只有精品6| 小坏蛋轻点阿受不了漫画| 久久一本岛在免费线观看2020| 最近高清中文国语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亚洲另类激情文学| 狠狠色综合网站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不卡在线观看| 永久黄网站色视频免费观看| 免费黄色片网址| 美女脱个精光让男人桶爽| 国产乱在线观看完整版视频| 成人免费黄色网址| 国产精品99无码一区二区| 521a成v视频网站在线入口| 在线观看a网站| a级一级黄色片| 好爽好多水小荡货护士视频|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网站| 日本亚洲色大成网站www久久| 久久精品国内一区二区三区| 最近更新的2019免费国语电影|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软件 | 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18级成人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香港明星裸体XXXX视频| 99热这里只有精品66| 天天干天天在线| h片在线免费看| 天天干天天操天天玩| www.天天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