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05-11 11:49:12
責任編輯:羅思源
劉冬正在給網購客戶打包臘肉香腸。
今年40歲的劉冬是青神縣青城鎮花園社區人。16年前,他是個名副其實的“打工仔”,在成都賣保險、銷售房子,每天為房租、水電和三餐四處奔波。如今,他卻“逆襲”成為年銷售額1600萬元公司的總經理,借助“互助網+”將自己創立的“老丈母”品牌香腸臘肉營銷到全國。
返鄉尋夢 覓得商機
從讀大學起,劉冬就一直有個夢想:做一個成功的企業家或商人。
2003年大學畢業后,劉冬通過在成都賣保險、銷售房子、當股票經紀人等,不斷豐富自己的社會閱歷,了解市場需求。三年積累后,懷揣著心中始終不變的創業夢想,他辭去工作回到了家鄉青神。
回鄉后,劉冬并沒有急于創業,而是反復考量市場。“其實青神有很多好東西可以推廣,發展潛力巨大。一旦找對路子,就可以利用在成都這些年闖蕩的經驗干出一番事業。”回鄉后的頭幾年,劉冬一邊做著小生意,一邊潛心觀察市場,并不斷看書提高自己。
2009年,與愛人的結緣明晰了劉冬的創業路:愛人的家人在青神縣瑞峰鎮上經營一個鹵菜攤,由于菜品味道好,生意也不錯。特別是老丈母做的香腸臘肉更是一絕,但因鹵菜攤地處偏僻,銷量并不大。“這些東西大城市的人肯定喜歡!”憑著多年在外地摸爬滾打的經驗,劉冬認為,如果營銷得當,丈母娘做的香腸臘肉肯定有大市場。
瞄準定位 勇敢創業
2009年,劉冬和愛人拿出所有積蓄湊了3萬元錢,在青神縣城郊租了一個200平方米的舊廠房加工香腸臘肉,開始了自己的創業夢。
每天早上6點,劉冬先去市場采購新鮮豬肉,又踩著三輪車將滿滿一車肉載回加工廠,再將加工好的香腸臘肉銷給農貿市場攤主。
老丈母做出的香腸臘肉口味受到消費者一致肯定,劉冬又開始思考發展之路:要想干出名堂就得像那些大公司一樣樹立自己的品牌,有了品牌才能將生意做大做強。他的想法得到了家人的大力支持,“這件事情就由你做主,我們全力支持!”
此后,經過深入市場調查,劉冬發現,青神當時的香腸臘肉門店都位于農貿市場周邊,空間狹小,既沒有裝修,衛生條件也不好。于是,“不走尋常路”的他向親戚借了幾萬塊錢,租了一個好地段的門市認真裝修了一番,并取了一個響當當的名字——“老丈母”臘肉。
為了讓更多人記住“老丈母”臘肉,當時,劉冬還特意設計制作了一條2米多長的臘肉,騎著三輪車,打著“臘肉還是老丈母做得好”的標語,滿街巡展,讓“老丈母”臘肉在青神縣“一炮而紅”。
轉戰電商 終獲成功
僅僅在青神出名還不夠,劉冬的目標是把“老丈母”推向全國。2010年,劉冬開始進軍電商市場。
最初,劉冬覺得電商很簡單,就是一臺電腦一根網線的事情。但深入實踐后他才發現,人家的網店生意興隆,自己的卻沒什么人光顧……
于是,劉冬又開始調整思路。他將“鎮店之寶”——青神史上最長臘肉做成了龍的造型,并取名“青神龍肉”宣傳,迅速在網上積累了大量的關注度和超高的人氣。同時,他還通過參加縣里開辦的免費電商培訓班打開眼界,通過學習改變自己網店理念不先進、管理不細化、不會維護老客戶等問題,成為青神較早一批OTO模式的線上線下一體的電商銷售。
功夫不負有心人。網店銷量從0逐漸上升到30、100、5000、50000……隨著口碑的打造和回頭客的口口相傳,創意營銷的拓展,在互聯網上,“老丈母”慢慢有了名氣。
2013年,劉冬將原來幾百平方米的工廠擴大到5畝,香腸臘肉年產量提升到300多噸;2014年,“老丈母”臘肉通過電子商務和線下實體店的銷售,營業額一下子就從2013年的80萬元飆升至近千萬元;2015年,劉冬擁有了完善的香腸臘肉加工工廠,配備了專業的電子商務運營銷售團隊,并獲得了“眉山市返鄉創業明星”的稱號;2016年“老丈母”香腸臘肉獲得了眉山市知名商標;2018年,劉冬的公司獲得了青神縣十佳電商、優秀民營企業稱號。
眉山網記者 王麗 文/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