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04-13 10:40:16
責任編輯:羅思源
眉山網記者 黃海波 王允浩
專家簡介
楊天文,洪雅縣天文機械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長期致力于農林機械設計,在竹業機械、環保收獲機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成果,其中已經授權專利六項,待授權兩項,待申請三項。2007年晉級中央電視臺《贏在中國》一百零八強;2015年,入圍全國創新大賽,四川制造行業決賽;2017年公司產品代表洪雅,在眉山市第二屆創業成果展科技館展出。先后評為“洪雅縣2018年度‘我心目中的洪雅工匠’”“眉山市最美家庭”等。
專家感悟
“我是農民的后代,我感恩養育我的土地。熱衷發明創造,旨在助力脫貧攻堅,助力鄉村振興,讓所有人共享創新成果?!薄獥钐煳?/strong>
破竹機、去節機……說起這連串的農機設備,不少人會認為出自某個農機公司,但是這些均出自被稱為“土專家”的楊天文之手。
今年55歲的楊天文,原是洪雅縣漁灘鎮的中學教師。1991年,楊天文離職后,一頭扎進農林機械發明創造。
“因為我是農民的后代,從5歲多便開始跟著父親做篾匠,一直干到10多歲,知道農民的不易?!睏钐煳恼f,“篾匠長時間蹲在地上,手工編篾條太苦太累了!”
為此,楊天文四處考察學習、集思廣益,陸續研制出了起篾機、編織機。在他的“實驗室”,一根竹子能通過這些機具快速地變成一根根篾條,編織成一張張竹席、茶簍以及竹編包裝盒。楊天文自豪地說:“立體竹編輔助機主要生產工業用竹席,用在集裝箱、火車、動車、轎車上面,開創了竹膠板席機器編織的先河。目前,全國超過一半的工業用竹席是用我們的編織機生產出來的?!?/p>
編織機幫助楊天文找到了“第一桶金”。此后的20多年,楊天文還發明了破竹機、去節機、立體竹編輔助機,初步實現一個竹編的機械化生產線。
“你看,這個大豆脫粒機就是去年發明出來的。傳統的人工脫粒,一個人一天最多打50公斤左右的凈豆子,而且還有附加條件,要選擇在有太陽的時候打,大豆脫粒前還要經過不斷翻曬。而我這個大豆脫粒機,一個人一天可以打一兩千斤凈豆子,相當于人工脫粒的一二十倍,豆子只需提前晾曬干了就行。大豆脫粒機還可為紅豆、綠豆、白豆、蕓豆等豆類作物脫粒?!睏钐煳慕榻B,“目前,我已有授權專利6項,正準備申請專利4項?!?/p>
“這臺油菜碎稈脫粒機,一次性能完成油菜的脫粒、篩選、秸稈粉碎,既實現了油菜脫粒的機械化又粉碎了油菜秸稈,且秸稈粉碎長度僅3厘米,遠遠優于10厘米的國家標準,解決了秸稈禁燒和秸稈還田中油菜秸稈的粉碎難題。它的推廣應用,可以把秸稈禁燒由政府的強制行為轉變為農民的自覺行動?!睏钐煳谋硎?。
為解決山區水稻收割的難題,楊天文從2010年開始進行水稻收割機的研究。歷時8年的努力,創造性地設計出利用空氣動力實現扶禾進料的新型收割機。簡化收割機的結構,并在2017年試驗成功。雖然,收割機的標準化生產和市場化推廣面臨許多難題,但楊天文依然沒有放棄努力,并在2018年設計出一種性價比很高的簡易稻麥脫粒機。
近年來,為響應市委、市政府號召,推進“雙百工程”,楊天文在研究竹席編織機的基礎上,又進一步加強了研發力度,并取得一系列成果:能編織用于裝飾裝修、家具貼面、竹簸箕、竹篩子的精細竹席編織機試制成功;用于竹編包裝盒、收納筐等立體編織的輔助編織機試制成功;能編織任意花紋的工藝編織機和簡單實用的去青機,設計成功,進入樣機生產階段……
“雖然竹編機械是一個小眾市場,研發投入和產出不成正比,但意義重大。”楊天文說,推廣這些技術,不僅可以帶動更多農戶發展竹編產業,讓一些殘疾和部分失能的人學會一技之長,有助于脫貧攻堅;也是配合洪雅縣一地三區的建設目標,開發生態的富有地方特色的茶葉等食品竹編包裝、竹編旅游紀念品,建設竹編體驗店,使茶竹旅相融發展,助力鄉村振興,讓竹林成為一道美麗風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