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04-03 10:20:51
責任編輯:陳敏
雪途
節氣輪回,又要到一年一度的清明節。
清明節,是人們緬懷先烈、祭奠逝者、追思故人的日子。人們懷著慎終追遠的情感,從四面八方來到公墓、來到故居的墳地,緬懷已故的親人,寄托思念的情懷,這是幾千年來中華孝道文化的傳承方式,飽含深刻的清明文化內涵。
近年來,在政府的引導和社會大力呼吁下,“網絡祭祀”“鮮花祭祀”“時空信箱”“社區公祭”等祭祀方式陸續出現,社會上一股崇尚文明環保祭祀之風正在形成,充分展示了現代人文明程度的提高。然而,從每年清明節期間全國各地因上墳祭祖引發火災的事件可以看出,文明祭祀的普及還完全沒有達到“順其自然”的地步。文明祭祀,不僅需要各級政府加強宣傳引導,更需要的是人人銘記。
筆者以為,作為文化符號,清明不僅是文化的精華,也是文明的縮影。清明節成為國家的法定假日,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傳承文明,不斷升華,文明祭祀。因此,我們祭祀的觀念要與時俱進,既看到清明墓祭的核心人文精神,也看到它亟待“更新”的一面,最終將傳統文化精髓置于現代文明社會中進行傳承和發展創新。我們要將祭祀行為與節約資源、凈化環境、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結合起來,樹立時時處處做文明公民的意識,要清楚以何種方式祭祀已不單單是一個人盡心行孝的私事,也是一個牽扯環保、安全的大問題,以此增強文明環保祭祀的理念和付諸實施的動力。
新時代呼喚新文明。望人人把文明祭祀刻在心上,打造一個平安、綠色、文明、低碳的清明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