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日報
更新時間:2024-10-19 15:26:05
責任編輯:雷堯
近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正式印發《建設“天府森林四庫”實施方案》,聚焦森林的“水庫”“糧庫”“錢庫”“碳庫”功能,在全國率先開展“森林四庫”建設,實現森林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相統一。
森林康養 生態洪雅 。張佳豪 攝
洪雅縣地處四川盆地西南,全縣林地面積208萬畝,森林蓄積1777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超72%,被譽為“綠海明珠”“天府花園”,是全國綠化模范縣、全國森林康養標準化建設縣、全國森林旅游示范縣、國家級生態縣。坐擁豐富的森林資源,擁有多項“國字號”殊榮的洪雅縣,該如何推進“蓄水于山”“搖錢于樹”“藏糧于林”“固碳于木”?
日前,走進四川竹元科技有限公司,車間內板材生產線正在忙碌運行,一根根竹子經過疏解、浸膠、烘干、熱壓成型等一系列工藝,變成一種名為竹鋼?的高密度、高強度的新型環保材料。
洪雅竹鋼?景觀亮相西班牙巴塞羅那。
該公司位于四川洪雅經濟開發區,為國內較早從事高性能竹基纖維復合材料的公司,也是竹鋼?的締造者和商標持有者。近日,順利完成的世界首例重組竹框架—剪力墻結構振動臺試驗中,就出現了該公司產品的身影。
竹鋼?產品。
“此次實驗中,采用的重組竹具有高強度、高耐久性等特點,這些重組竹均由我們公司生產并協助配合組裝。”該公司技術研發部主任周建名介紹,試驗驗證了重組竹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具有優異的抗震性能,將對推進重組竹在竹結構建筑的大規模應用提供有力支持。
此次試驗的成功對在“以竹代塑”環保產業新賽道上發力的該公司來說無疑是利好消息,也對一直以來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洪雅來說提供了實現“兩山”轉化的廣闊空間。
綠色洪雅。
目前,洪雅全縣竹林面積44萬畝。立足竹資源,洪雅縣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轉化路徑,涌現出竹產業生產加工、竹筍食品、竹林旅游、森林康養等業態。目前,全縣已有6個竹產業基地,2023年實現竹產業綜合產值18.3億元。全國首批森林康養基地、全國首個“抗衰老健康產業試驗區”、國家森林康養服務標準化試點等森林康養項目紛紛落地洪雅。
推進竹產業創新發展,是洪雅縣依托豐富森林資源建設“錢庫”的成功實踐典型。在保護和發展讓森林產品變商品、資源變資本、價值變產值,打造“錢庫”的同時,也為構建多元化森林食物供給體系,近年來,洪雅大力發展林下食用菌種植、竹筍食品加工、林下藥材種植等,為實現“藏糧于林”提供了有力支撐。
“森林是一個巨大的‘寶庫’,其作用不僅體現在‘錢庫’和‘糧庫’上,還體現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固碳增匯的‘水庫’和‘碳庫’上。”洪雅縣林業局高級工程師劉偉表示。
為加強森林生態系統建設,鞏固提升森林固土保水能力,在過去的七十余年時間里,洪雅縣大力實施植樹造林、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一體化推動植綠、護綠、用綠。
洪雅縣國有林場儲備林項目現場。 唐磊 攝
2022年10月,洪雅國家儲備林項目(一期)正式開工建設。目前,該項目已累計完成人工林集約栽培2371.5畝。經測算,項目實施后,可年增加蓄水68.4萬立方米,減少水土流失6.84萬噸。2023年2月,洪雅縣又開啟國家儲備林項目(二期)建設。截至目前,較新中國成立初期,全縣森林面積增長了4倍,林木總蓄積量增長了8倍多。
同時,為推進林業碳匯發展,洪雅縣將林業碳匯項目與國家儲備林、退化林修復、森林質量提升等項目相結合,先后編制《洪雅縣林業碳匯項目開發試點實施方案(2022—2025年)》《四川省洪雅縣國有林場森林碳匯試點建設實施方案(2023—2025年)》《洪雅縣林業碳匯潛力評估報告》,以“儲備林+儲碳林”模式推進林業碳匯發展,著力實現“固碳于木”,增強森林固碳增匯功能。目前,全縣森林生態系統總碳儲量為1478萬噸,可用于林業碳匯項目開發100余萬畝。
人們在森林里享受“森”呼吸。
“洪雅縣擁有得天獨厚的森林資源,通過推動森林‘水庫、錢庫、糧庫、碳庫’聯動,建設森林‘四庫’,將充分釋放森林的多重效益。預計到2024年年底,洪雅縣林業綜合產值將達到57.3億元,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出重要的作用。”洪雅縣林業局負責人表示,眼下,洪雅縣正堅定“1+2”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路徑,加快建設“兩山”轉化示范縣,聚力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而通過建設“森林四庫”,將為洪雅縣高質量發展注入“綠色動能”,更好地造福當地人民。
來源丨 蒲訓訓 眉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勇軍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網站支持IPv6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028—38166899 網絡侵權舉報電話:028—38166899 舉報郵箱:346536593@qq.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