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日報
更新時間:2024-04-17 18:44:32
責任編輯:雷堯
眉州大地,春風勁吹,暖意盎然。
眼下正是春耕備耕時節,萬物在春色中次第“耕”新,一幅“人耕大地,春生萬物”的春耕圖正在眉山市各地徐徐繪就。
“熱鬧”的春耕圖中,一輛輛插秧機、拖拉機、旋耕機、施肥機、播種機……在田間地里來回穿梭作業、“大顯身手”,讓春耕生產越來越有“科技范兒”。
在青神縣西龍鎮種糧大戶程偉田間,只見插秧機在水田來回穿梭,伴隨著“噠噠”的發動機聲音,插秧機開過之處,一株株翠綠的秧苗被均勻地插入田中。10余分鐘后,原本光亮的一塊水田便披上了“綠衣”。
“今年采用了更先進的插秧機,它能夠仿人工插秧,自動矯正插植的水平線,取秧不易傷苗、秧苗長勢好、返青快,還能減少人工后續補秧。”程偉說,首批800畝秧田預計在5天就能插完。
目前,青神的大田插秧工作已經全面開展,機械化率達到90%。
在洪雅縣“天府糧倉”止戈安寧萬畝核心示范區的高標準農田里,洪雅縣九月豐家庭農場負責人楊富強最近時間十分忙碌,緊鑼密鼓地組織農機進行田間作業。
“我在這里承包了6500余畝農田,為提升耕種效率,積極采用機械化作業,”他說,已經組織到插秧機16臺、拖拉機15臺進行作業。水稻插秧機不僅插植速度快、節約成本,還可使秧苗定穴栽插,比人工栽插能保證種植密度,利于早生快發,促進低位分蘗,為豐產打下基礎。
據了解,一臺高速插秧機1天可作業面積30—40畝,是人工插秧的25倍以上,且插秧機栽種能夠有效保障合理密植、寬行窄株和行距間距整齊,利于施肥、除草等田間管理,平均畝產提高10%—15%,部分田塊每畝可以增加產量40公斤,將有效促進農田豐產豐收。
在眉山地勢平坦區域,隨處可見大型農機在田野里忙碌的機械化春耕場景。但是,丘陵區域如何推進機械化提升耕作效率?
仁壽縣地貌以丘陵為主,以此為例,看看如何解題。近日,仁壽縣花園社區七組的村民們準備播種玉米,卻迎來了幾個“新朋友”——兩款新研發出來的玉米播種機,這是它們在這里的首次下地試播,吸引了不少村民圍觀。以前,這里是許多分散的不規則、不平整的小地塊,機械進不來,只能靠人力播種。
針對這種情況,為推進機械化耕作,近幾年,當地逐步開始對一些農業種植區的地塊進行平整改造。去年底,這塊地也被納入玉米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降低了坡度、擴大了面積,這里的村民終于也能用上機械種地了。
這樣的改變也在仁壽縣青崗鄉湯家村體現。日前,農機手駕駛著玉米播種機在一個小山坡上來回穿梭,一顆顆種子均勻地點播在地里。“播種和撒肥兩道工序通過一臺機器就可以一次性完成,一畝地不到半個小時就播種完畢了,太快了。”當地村民激動地贊嘆。
農機“奮蹄”揚起耕種新希望,一組數據足以證明我市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有力行動。仁壽縣連續3年實施宜機化改造項目,以地塊聯通、緩坡化旱地改造、水平梯田改造為重點,開展宜機化改造8000余畝,改造后地塊大中型農業機械通達率100%。去年,全市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就達91.24%,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9%,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62.5%。全市現有省級“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9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沒有農業機械化,就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今年以來,我市持續推進農業機械化發展,組織農機技術人員進村入戶,指導農機手春耕生產前全面完成耕整地、插秧、提灌等各類農機具保養、調試和檢修,確保機具的完好率在95%以上。引導農機服務主體開展聯耕聯種、代耕代種、托管服務,檢修農機具2.8萬臺(套),檢修機電提灌站1206座,培訓維修人員0.17萬人次,開展農機化作業服務102.5萬畝。
“同時,做好跨區作業證登記發放,鼓勵電子化登記申領、送證上門服務,開通農機化春耕生產服務專線,為農民和機手提供農機購置補貼、作業信息、跨區服務等相關信息。通過送檢下鄉、上門檢驗、集中年檢多種方式提升檢驗率,已檢驗拖拉機、聯合收割機227臺。”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還開展農機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全面排查整治農機安全隱患,提高農民和機手的安全生產意識,積極營造“保安全、護春耕”的良好氛圍,積極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應有貢獻。
來源丨眉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彭林
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蜀ICP備09029749號-1 眉公網備:51140002000014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號:(川)字第115號 網站支持IPv6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網友在本站發布的信息與本站無關或者不代表本站觀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1120180003 聯系電話:028—38166899 網絡侵權舉報電話:028—38166899 舉報郵箱:346536593@qq.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