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20-03-10 12:54:36
責任編輯:羅思源
張華學 眉山網記者 郭僑 文/圖
周俊清正在直播。
“我們今天來講一下如何疏花?!?月10日一早,在連綿成片的雪白花海中,仁壽縣龍正鎮凈土村李子種植大戶周俊清又開始了特殊的“直播”工作。疫情期間,為了防止人員聚集,精通果樹管理技術的周俊清就免費當起了線上“主播”,通過視頻教學,指導脫貧群眾開展工作,堅決杜絕返貧的可能性。
依托李子種植,昔日貧困村搖身一變成為如今的幸福家園。產業興旺、風景優美、群眾富裕的美好畫卷在鄉村的果林里緩緩鋪開。
難忘初心 回鄉創業
凈土村的李子產業發展,離不開周俊清。2013年,他親手種下的李子樹,經過幾年時間,已是遍野李花。為了那一山李子樹,他為之奮斗了30年。
“小時候,我的老家是一個三合院,在院墻外有幾棵土生土長的李子樹。每年李子成熟,我們兄弟姐妹就眼巴巴地望著樹梢。風吹落脫核的李子,撿起來放在嘴里一咬,真是又脆又甜還略帶酸爽?!敝芸∏逍χ嬖V記者,每當想起這些童年趣事,生活就顯得更加美好了。那時候,他還偷偷在心里為自己定了一個目標——長大后要讓更多人品嘗到家鄉李子的味道。
成年后,周俊清入伍當兵。四年的歷練,成為了他人生中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成就了他成熟穩重、有擔當的品性。
退伍后,積累了一定財富的周俊清沒有忘記自己童年的夢想,毅然決定返鄉創業?!拔矣熊囉蟹坑猩庾觯蝗徽f要回家鄉發展,很多人都勸我,甚至在我栽李子樹時,還有人質疑,種那么多李子以后賣給誰?”但他心里堅定地認為,小小李子肯定有大市場、大前途、大作為。
創業之初的艱難超出了周俊清的想象,記憶最深刻的是在漆黑的夜里一個人獨自抗洪。當時,洪水沖垮了果園上方農戶的水稻田坎,漫灌進果園里面,排水溝的涵管全部都被雜草、秸稈堵滿。為了不讓洪水將果園澇死,周俊清一個人頂著大雨去挖溝排水,汗水和雨水一起流淌,當時復雜的心情至今都讓他記憶猶新。
蒼天不負有心人。事事親力親為反復鉆研,經過科學論證,周俊清終于發現,通過異花授粉,“五月脆”品種的產量提高了不少,果園的經濟效益也直線上升。
引領脫貧 帶動增收
如今,周俊清成為了凈土村的一名文書,他的李子種植規模達到485畝。在他的示范帶動下,全村一共發展李子種植700余畝,2019年李子產量40余萬斤,創收380余萬元。不少昔日的貧困戶也依托李子種植,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
“我一共種了2畝地的李子,去年僅僅只投產了6分地,就賣了5000多元。”凈土村1組脫貧戶郭昌福高興地說,今年有望投產1畝多地,收入將突破1萬元。
當天,在凈土村5組,脫貧戶娜水在家中通過手機,津津有味地看周俊清的直播。她告訴記者,“我家不僅脫了貧,修了新房子,過上了好日子,現在依靠種植李子,還有了長期的收入保證,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span>
“我們的李子品質有保障,凡是來嘗過的人,都說又甜又脆口感好。”周俊清介紹道,銷售渠道打通了,每年還沒到李子成熟,網上的訂單就已經雪片似地飛來。周邊的群眾看到實實在在的效益后,紛紛向他討教李子樹的種植技術。
身為黨員,周俊清深知: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他毫不保留地將技術免費傳授給周邊的群眾,看到越來越多的人依靠種植李子樹有了效益,提高了生活品質,是我最高興的事。
“農村是一片廣闊的天地,在農村創業,大有可為?!北е@樣的信念,堅持不懈打拼,看著貧困村舊貌換新顏,一棟棟新房子拔地而起,鄉村處處有花,家家有果,周俊清心里像吃了蜜一樣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