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08-19 14:51:23
責任編輯:任楓楓
上半年,青神縣規上工業企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1.8%,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9.2%,利潤同比增長20.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9.8%,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0%。
上半年,青神縣PM2.5平均濃度為39.3μg/m3,比成都平原地區平均濃度低1.7個百分點,同比下降25.29%;優良天氣161天,優良率88.95%,比成都平原地區平均優良率高4.65個百分點;環境空氣質量AQI綜合指數5個月排名全市第一。
兩組數據勾勒出了青神工業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的輪廓。在區位優勢和成本優勢并不明顯的小縣青神,為何能取得經濟與環境雙優異的成績?
企業主體
綠色發展漸成主流趨勢
今年以來,“青神藍”一度晉升為青神市民朋友圈里的熱詞,抬頭就能看見藍天白云,這給了青神人滿滿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幸福感的背后,少不了青神縣工業企業的防治治理。
近日,在四川環龍新材料有限公司鍋爐煙氣脫硫控制系統主控室內,工作人員正忙著監看、登記數據采集系統。這套脫硫系統是該公司在環保問題整改中新增設的系統之一,目的就是防止大氣污染。該系統在鍋爐的節能改造上,投入了近千萬元,對鍋爐的浮塵系統進行了升級改造,由原來的電除塵改成了電除塵加固態除塵。同時,在堿爐上,新增加了堿爐的固態除塵系統,對尾氣和散霧氣進行治理,讓廢氣排放達到國家環保要求標準。
四川環龍新材料有限公司是青神在環境整治中的典型和縮影。截至目前,該縣已淘汰10蒸噸以下的燃煤鍋爐36臺,實現全縣范圍內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全部淘汰清零。同時,該縣重點工業污染源企業已完成廢氣脫硫、脫硝、除塵治理工作,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全縣247戶“散亂污”企業已全部完成整改,工業企業大氣污染得到有效遏制。
“淘汰落后產能、增補環保設施是治標之舉。”該縣經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青神上半年能取得工業經濟發展與環境齊頭并進的良好局面,關鍵還在于青神合理的工業產業布局以及企業自主技術革新。
機械產業是青神的傳統優勢產業,也是該縣工業經濟的核心產業,目前已初步形成了集鑄造毛坯——粗加工——精加工——自主產品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青神縣現有機械企業80余戶,其中規模以上機械企業20戶,機械產業集群躋身全國縣域產業集群競爭力百強。機械產業具有附加值高、環境污染低的特點,奠定了青神縣綠色工業發展的底色。
近年來,青神工業企業紛紛以創新為突破點,謀求產業的轉型升級。眉山德鑫航空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專注機場專用與物流專用設備制造,公司研發人員占到了全部職工的20%。在研發階段,公司便兼顧到了商品生產環節以及使用環節的環保一體化解決方案,這讓本身就污染很少的企業具備了更高的環境友好度。
此外,四川環龍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資1.5億元建設生物質竹纖維環保紙制品智能制造新模式及應用項目,實現了制漿、原紙生產、紙加工生產等主要生產過程在線數據采集;四川丹甫投資4000萬元對壓縮機零部件生產線全面進行智能化改造,降低人員成本30%,提高產品優質率和生產效率……統計數據顯示,1-6月,青神縣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投入達10.5億元,這使得青神傳統企業正加速向現代化企業轉變,在提升自身競爭力的同時,環境保護的力度、效果方面也同步優化。
政府主導
優質服務護航高質量發展
8月13日,青神縣力興機械產業園內,30余家機械企業正開足馬力生產。“入駐園區使我們獲得了重生,而且發展得比以前更好了”。園區內吉盛機械負責人高宗吉介紹,目前的吉盛機械是以往青神本地的5家小微機械企業重組而成的。在入駐孵化園前,5家企業各自為陣,生產場地和環保設施等都很簡陋,在環保督察中紛紛被關停整頓。
“如果新建廠房,選址、拿地、建設,還要通過各項批復,時間長不說,巨大的資金量也使我們壓力很大。”高宗吉坦言,原廠被關停后,大家一時很是迷茫,想要重起爐灶又缺乏資金,然而生活還要繼續,幾十號工人還需要就業養家糊口。
正在他們一籌莫展之時,力興機械產業園項目的投入運行為他們打開了一條解決之路。“園區按照環保要求統一建設廠房,而且水電氣等生產要素一應俱全,入駐完成相關環評批復,即可上馬生產,生產周期縮短,也為我們極大地節省了成本投入。”高宗吉介紹,公司入駐園區占用廠房面積1000余平方米,原本5家青神本地小微機械加工企業抱團成拳,在生產設備、關鍵技術等方面進行全新優化升級,產品出口到德國等歐洲國家,按照訂單計劃,今年年產值將比往年翻番。
在環保督察和“散亂污”企業治理過程中,青神縣50多戶不達標小微機械配套企業被關停整治。2017年以來,青神按照“成鏈發展”“關聯發展”原則,引進力興機械產業孵化園項目,打造小微機械企業發展平臺,實行“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招商、統一運營”,成功破解本地小微機械企業發展難題,同時承接了成都等地產業轉移機械企業,成功走出了一條“企業集中、產業集聚、資源集約、服務創新”的機械產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就要想企業之所想、急企業之所急。”青神縣相關負責人表示,在企業遇到困難時,政府要創新思路、活套制度,實實在在為企業發展想辦法、找路子,力興機械產業園就是政府主導,護航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典型。
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青神縣不僅雪中送炭,更錦上添花。近年來,青神不遺余力打造優質營商環境,千方百計讓企業家過寬松日子、舒心日子。
5月14日,青神在全省率先公布輕微違法違規經營行為“首違不罰”清單,給了青神企業一次自我糾錯的機會。“‘首違不罰’很人性化,我們可以邊整改邊正常生產。”青神鑫豪亮科技公司負責人表示,如果企業受到行政處罰,信譽等級、銀行融資、項目投標等都會受到影響,人性化的“首違不罰“不僅很暖心,也使企業更加珍惜自己的“羽毛”。
今年上半年,青神縣推進直購電,工業企業節約用電費用約700萬元;向18戶企業發放工業人才資助補貼;爭取市級應急轉貸資金2.4億元,到位省、市級各類扶持資金1352萬元支持企業發展……
得益于營商環境的進一步優化,該縣綠色表面處理中心項目、綠色鑄造產業園項目、德鑫航空設備新能源特種車輛生產項目等重點項目順利推進,康泰機械項目、凌銳刀具等13個項目落地建成投產。據統計,1-6月,青神縣實施工業類項目25個,完成工業投資15.4億元。
李勇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