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05-21 09:02:44
責任編輯:雷堯
眉山網訊(肖杰峰 記者 王麗)“原本以為我們要被處以3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的行政罰款,沒想到沒領到罰單,只領到一張《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指令書》。”5月20日,從青神縣市場監管局特種設備監察人員手中接過一張《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指令書》,青神鑫豪亮科技公司法人代表何喆感動不已。
當天,青神縣市場監管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人員對青神鑫豪亮科技公司檢查發現,企業使用未經檢驗的特種設備,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將被處以3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的行政罰款。“你的違法行為符合我縣首違不罰、首查不處、容期整改的相關規定,只要你在5月29日前按期完成整改,將不會受到處罰。”檢查人員的一番話讓何喆舒了口氣。“感謝你們給我改正的機會,下次一定不會犯錯了。”他說。
青神鑫豪亮科技公司是我省首個享受到“首違不罰、首查不處、容期整改”政策福利的工業企業。據了解,5月14日,青神縣在全省率先公布《青神縣首查不處首違不罰容期整改執法清單》。該清單共32項,明確規定將企業特種設備未依法設置使用登記標志、定期檢驗標志或者未對其使用的特種設備的安全附件、安全保護裝置進行定期校驗、檢修并做出記錄的等首次輕微或一般性違法、違規行為納入不予處罰清單,對再次發生同類違法行為的明確低限給予處罰,把執法人員“可與不可、低限與上限”自由裁量權關進籠子,防范易滋生腐敗的勾兌發生。“可處3萬元到30萬元甚至100萬元的罰款,處與不處、低限與上限的執法裁量彈性空間太大,受罰企業千方百計找人說情勾兌易滋生腐敗。”青神縣民營經濟辦公室主任、市場監管局局長陳駿說。
傾聽企業呼聲,改善政府服務。陳駿介紹,以前企業一旦出現違法行為,該局按規定一律實施行政處罰。但因為行政處罰信息會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向全社會公開,不得撤銷,直接影響企業信譽等級、銀行融資、項目招標等。實行“首違不罰”后,也給了企業一次自我糾錯的機會。
此外,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青神縣還制訂《關于規范企業檢查行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實施意見》,規范涉企檢查,明確縣本級每年由行業管理部門牽頭開展綜合執法檢查,檢查次數不超過4次;嚴禁各執法部門隨意安排單項檢查,取消對行政執法部門罰沒收入和行政執法案件的目標考核,杜絕以罰代管。同時,對上級安排的專項檢查結果進行運用,同一時期不對企業進行重復檢查,控制檢查頻次;對非安全、環保重點企業實行不訴不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