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09-27 10:31:00
責任編輯:羅思源
桃李芬芳七十載 興教育人恰逢春
——“壯麗七十年,彭山載夢行”系列報道之教育篇
眉山網記者 馬詩雨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彭山區教育“結構不斷優化、發展相對均衡、質量穩步提高”的格局基本形成,立德樹人、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彭山正以濃墨重彩之筆繪就一幅讓人民滿意的教育畫卷。
從破舊的土房子到現代化校舍,從一塊黑板到多媒體教室,從最初的基礎學習到學生素質全面發展……在這里,一張張笑臉見證“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莊嚴承諾,老百姓對教育的滿意度持續提高。
加大教育投入 改善辦學條件
“以前學校計算機較少,計算機課以學習理論為主。現在好了,學校增添了許多計算機,而且都聯了網,學生們可以通過網絡學到更多知識。”在彭山區黃豐中學,師生們向記者講述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給他們帶來的實惠。
近年來,彭山教育走上了滾動發展的快車道,辦學條件有了極大改善。2006年,建立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2008年全部化解“普九”債務1790.5萬元。2008年至2012年累計投入資金近1.2億元,完成11所學校災后重建、中央擴大內需項目建設和31個校安工程項目。2014年以來,投入6.5億元,實施城區教育布局調整,新建彭山一中、職教中心、彭山四小、城北錦江幼兒園,改擴建實驗小學。
此外,彭山區委、區政府還投入1.5億元,大力實施校安工程、改薄工程、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食安工程三年行動計劃。投入5000余萬元,按省定標準配齊配足了理化生實驗儀器、音體美器材等設備設施。建成了“三通兩平臺”,實現了與市智慧教育云平臺的對接,彭山區被省教廳批準為省級教育資源規模化應用試點區。彭山一小、彭山二小被評為市級數字化校園示范校。完成了全區學校校園安保和食堂視頻監控系統建設、公辦學校食堂標準化和“食品快檢室”建設。
強化隊伍建設 鑄好教育之魂
深化教育系統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進教師職稱改革、實施教師生活補助政策、完善教師補充交流機制、強化教師業務培訓……近年來,一系列政策舉措為彭山區教師帶來了“福利”,讓廣大教師安心從教、熱心從教、舒心從教、靜心從教。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近年來,我們緊緊圍繞強化全區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強化教師的管理尺度這個目標,努力打造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彭山區教育和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說。
據統計,截至目前,彭山區共組建了5個辦學共同體,城區學校和農村學校互結對子,資源共享。推行校長和教師輪崗交流制度,每年交流100余人次。舉辦“校長論壇”,提高校長隊伍管理水平。建立18個名師工作室,立足課堂教學,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立足于教師專業發展,培養了一批具有教學風格和特色的骨干教師。
為了表彰先進,樹立典型,彭山區每年表彰100名縣級優秀教師和120名局級優秀教師,評選“壽鄉最美教師”10人。培養市級優秀校長8人、特級教師5人、省級骨干33名、市知名教師2人、市級骨干56名。多人榮獲國家級、省市級賽課一、二等獎。申報省、市課題100余項,獲省級教學成果獎8項,市級教學成果獎66項。
落實教育惠民 造福全區學生
8月28日,彭山區舉行了2019年公益性助學金統一發放儀式,為156名大學新生、96名高中生、24名初中生現場發放助學金。據了解,這是該區拓展籌資渠道、創新助學載體、豐富助學形式,為貧困家庭子女就讀升學排憂解難的一項重要舉措。
近年來,彭山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教育公平發展,嚴格執行各類教育資助救助政策,不斷加強教育扶貧力度,通過多種渠道建立了對貧困學生資助的完整體系。
由彭山教育促進會組織的“李密獎學金”、區扶貧開發協會組織的“棟梁工程”、關工委和團區委組織的“助學成才 放飛夢想”、區民政局組織的“亨達·福彩”、區總工會組織的“金秋助學”等一系列愛心行動,不僅幫助了品學兼優、家境貧困的寒門學子能順利完成學業,也有力地推動了彭山教育事業的良好發展。
關愛特殊群體,2012年9月建成彭山縣特殊教育學校并投入使用,全區所有殘疾兒童均在特殊教育學校接受教育或在義務教育學校隨班就讀。各校建立了留守兒童之家,16所學校建成鄉村青少年宮。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的入學問題得到切實解決。
該區還成立了縣濟困助學領導小組,每年開展“愛心飛揚·慈善一日捐”活動籌集資金。2006年來,共資助18000人次,發放資金816萬余元。成立“教育促進會”,3年共籌集資金372.8084萬元,發放“李密獎學金”131.8萬元。
推進體育工作 保障全民健康
“第九套廣播體操現在開始,第一節伸展運動……”今年7月25日,四川省第二屆全民健身運動會的第九套廣播體操和工間操比賽在眉山市彭山區進行,來自全省15支代表隊共計248參賽隊員參加了比賽。
近年來,彭山區大力發展全民健身,各項賽事遍地開花。先后承辦全國釣魚邀請賽、“中國門球(四川)網友賽”“四川省門球公開賽”等,并連續3次承辦“四川省冬泳節”。承辦2017全國特奧輪滑賽,彭山特校運動員勇奪1金3銀5銅。
每年,該區都會定期舉辦職工運動會、職工籃球賽、職工工間操比賽、婦女體育健身運動會、元旦迎新健身活動等大型群眾性體育活動。組隊參加省十三屆青運會,彭山籍賽艇隊隊員吳富攀奪得金牌。
2018年,占地130畝、投資1.9億元的西藏自治區體育局彭山訓練基地項目落戶彭山。占地30畝的省殘疾人訓練基地建成投用。區級體育場、體育館每年免費開放人次達20萬以上。有各類體育協會23個,常年開展各類活動200多次,其中門球、冬泳和彭祖太極等三個項目已成為彭山品牌。
發展素質教育 收獲碩果累累
2017年6月20日,眉山市彭山區鵬利小學校長田江,代表該校在全國規范化家長學校建設研討會上,作了關于該校規范化家長學校建設的經驗交流。為此,鵬利小學的經驗走向了全國;2019年1月,由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和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事業發展中心共同主辦的全國規范化家長學校實踐活動總結交流會在京召開,彭山區的李杰老師代表了鵬利小學作了現場交流……
多年來,彭山區大力發展素質教育,碩果累累。2017年,彭山區榮獲“2016年度全國規范化家長實驗區工作成績顯著的單位”“2017年度全國規范化家長學校項目先進實驗區”,榮獲“四川省家庭教育工作先進集體”稱號,全市唯一。
目前,全區共有15所學校已成功創建“全國規范化家長學校”,建成省、市依法治校示范校3所,國家級國防教育示范校1所。鵬利小學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大體系”的經驗做法在中宣部交流,被教育部關工委評為全國十佳創新案例。彭山一中、彭山二小、鵬利小學、武陽初中被評為“第一屆四川省文明校園”。
堅持品質之路 發展齊頭并進
多年來,彭山區堅持學前教育普惠發展,已創建省級示范園1所、市級示范園7所。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覆蓋率達到87.04%,成為全國典范。
2019年1月,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播出的《全面深改:鎖定民生新坐標》節目,梳理了全面深化改革以來環境、教育、醫療方面取得的成效。其中,教育方面就以彭山區學前教育做的工作以及取得的成效作為報道案例。
“一枝獨放未為好,萬紫千紅才是春”,彭山教育堅持走特色發展、品質發展之路,各類教育發展齊頭并進。
近十年先后有12名學生考入北大、清華,近三年連續出現全市文、理科第一名。彭山職高創建為市級重點職業學校,被評為全市職業教育先進單位。2006年,成功引進四川大學錦江學院,目前辦學水平保持全國民辦高校獨立院校前三甲。
全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繼2012年“兩基”順利通過國家檢查驗收后,2014年5月,彭山率先在全市通過了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合格縣督導評估認定。普通高中優質特色發展,彭山一中創建為省級示范高中,彭山高考連續保持“低進高出,高進優出”的良好局面。
彭山區連續多年被評為眉山市教育工作先進區縣,先后被評為“四川省學校藝術教育整體推進實驗區”、全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單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