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08-30 11:04:51
責任編輯:羅思源
眉山網記者 馬詩雨 文/圖
工人采摘獼猴桃。
“有一個地方,是獼猴桃的故鄉,秋千在藍天下,蕩成云的歡笑,土地富得流油,淹沒貧窮的山鄉……” 在彭山區義和鄉,成片的獼猴桃生長在北緯30°附近。眼下正是獼猴桃成熟采收時節,遍地的綠色讓人心曠神怡。8月23日,眉山市彭山區作家協會組織20余名作家前往該區獼猴桃種植基地義和鄉采風,通過實地了解獼猴桃種植與發展情況,作家們紛紛創作出了一批“接地氣”的優秀的文學作品,用這樣獨特的方式謳歌美麗鄉村。
作家們在獼猴桃園采摘。劉樹軍 攝
被譽為“水果皇后”的獼猴桃,早在唐代詩人岑參的詩中就有記載:“中庭井闌上,一架獼猴桃”。那時的獼猴桃為野生植物,多為庭院觀賞和藥用。直到20世紀,才逐步推廣被當做水果大面積栽培,至今不過百余年。
游客上門采購,滿載而歸。
據介紹,義和鄉悅園村是公認的獼猴桃最佳種植區,氣候溫潤,光照豐富,雨量充沛。目前,已發展種植面積3828畝、年產值5000余萬元的獼猴桃產業園,品種包括紅心、金艷、東紅等7品種,全部采用精耕細作、精準施肥,紅心獼猴桃產品品質屬川內最佳。
工人們在為獼猴桃套袋。
一筐滿滿的獼猴桃。
而在此之前,悅園村曾是一個市級貧困村,村里大多種植水稻、玉米等傳統農作物,村民收入低、生活苦。為了帶領村民增收致富,推進“一村一品”建設,悅園村兩委做出了調整產業結構的決定,班子成員和村里黨員干部先后前往蒲江、廣元蒼溪、陜西眉縣等多地考察學習獼猴桃種植經驗。考察后發現,悅園村400多米的海拔高度、土壤酸堿度等地理環境是抗獼猴桃潰瘍病的最佳環境。
2009年,悅園村決定先試種100畝獼猴桃。“沒想到首批試種非常成功,這也讓大家看到了希望。”悅園村黨支部書記周留德說,2011年,村兩委決定進一步調整村里產業結構,加大獼猴桃種植規模,通過土地流轉集中連片種植獼猴桃1200余畝,悅園村也因此成為彭山區第一個土地流轉規模化種植獼猴桃的行政村。
工人們正在將一筐筐獼猴桃背回農場。
截至目前,悅園村規模化種植的獼猴桃帶動周邊貧困戶發展產業5戶共27畝,實現貧困人口就近務工200余人。2016年,悅園村獼猴桃批發價曾達到峰值10.09元一斤。2017年,悅園村順利摘掉了“市級貧困村”帽子。全村九成以上的村民都從事著與獼猴桃產業相關的工作,其中有種植業主70余戶、家庭農場50余戶。
“綠色崛起正當時。”悅園村因地制宜實施“一村一品”的發展模式,成為群眾致富增收的有力推手。
夕陽下的獼猴桃果園格外迷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