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08-27 10:13:49
責任編輯:羅思源
眉山網記者 孟飛
“產品品質提高,價格也賣得挺好!”8月25日,彭山區義和鄉悅園村,正在果園里采摘獼猴桃的該村獼猴桃種植大戶李友明高興地說道。由于果子品質提升,產量也提高了接近10%,他家種植的50畝獼猴桃今年總收入格外喜人。
近年來,彭山在農產品提質增效上狠下功夫,通過提升技術、品質保障、打造品牌“三步機制”,為全區農產品注入了一股強勁的市場競爭力。
技術為先
提升農產品品質
在位于彭山區觀音鎮果園村的該區果怡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葡萄園里,記者看見,氣象觀測儀、溫控系統和水肥一體化滴灌系統等設備全覆蓋種植大棚,管理人員可隨時進行環境調控,讓整座葡萄園的30余種葡萄分別處于最適宜的生長環境。
“我們通過先后引進和培育30余個葡萄品種,并探索和總結出大棚避雨栽培、Y型水平架、水肥一體化等葡萄種植新技術,實現了葡萄種植的技術提升。”該公司負責人楊志明表示,目前,該公司正積極探索晚熟柑橘的大棚入冬保鮮和測土配方新技術,且已取得良好成效。
據悉,近年來,彭山區大力開展優新良種示范和現代農業新技術推廣應用;廣泛運用微耕機、智能滴灌等現代農業裝備,有效提高了園區的機械化水平,并長期與四川農業大學、沈陽農業大學等高校深入合作,不斷提升園區科技水平。
打造完美農產品,除了技術前端引領之外,還要做好后端品質保障。為此,彭山著力構建可持續的綠色產業體系、冷鏈設施齊備,已建成李密果業、天鑫農業、果怡農業三個果品產地初加工與冷鏈配送中心,年處理果品5萬噸以上,產地初加工率達到90%以上。
彭山區現有3萬畝葡萄產業基地,10萬畝晚熟柑橘,1萬畝獼猴桃,規模化種植水果總面積達到12.8萬畝,已全面實現了彭山現代農業初級版的打造。“大只是現代農業的初級層面,要實現現代農業全面化,還要不斷提升農業品質打造。”該區相關負責人說。
品質保障
建立可追溯體系
一邊是以技術為先打造完美農產品,另一邊,彭山區嚴把農產品“品質關”,建立了“彭山區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網”并與全省對接,同時建立了區級監管平臺、13個鄉鎮監管平臺、公眾查詢平臺和20個生產主體監管平臺,對生產主體的基地地塊、播種、農事活動記錄、收獲、倉儲運輸、銷售等信息進行監管。
“農產品有了‘身份證’,有利于建立消費者的信心,有利于加強農產品競爭力。”彭山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如今,該區“追溯網”平臺已經納入全省追溯平臺,實現了全省的農產品互聯、互通、互查。
除了追溯體系建設之外,彭山還建立了區、鄉鎮、生產主體三級農產品質量檢測機構。對經檢測不合格農產品為常規農藥含量超標的,區、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根據實際情況,每隔3—5天對抽樣單位(個人)的農產品抽樣檢測一次,檢測合格后通知生產者將農產品上市銷售。對不合格農產品中含有禁用農藥等違法添加物質的,由彭山區農業農村局調查處理;構成犯罪的,移交公安機關調查處理
據了解,2019年上半年,省市抽檢彭山區農產品樣品30個,彭山自檢農產品樣品500個,檢測結果為全部合格。
樹立品牌
擦亮農業發展“金名片”
此外,彭山區多措并舉樹立優質農產品品牌,擦亮全區農業發展“金名片”。
7月25日,“2019年第十屆中國彭山葡萄節”正式開幕。豐富多彩的活動吸引了眾多中外游客前來;剛剛過去不久的“彭山第十屆黃豐橘花節”也是人氣爆棚,特別是“橘樹下的壩壩宴”活動讓人記憶深刻。
據了解,彭山堅持“引進來”的戰略,連續十年舉辦葡萄節和橘花節,前來參加兩節的游客呈逐年上升趨勢,今年接待游客量更是突破了歷年之最,達到30萬人次。
與此同時,彭山建立了“彭山田野里”“彭祖壽鄉果品”兩大公共品牌體系,并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打造自己的品牌。其中,要求被冠以“彭山田野·禮”的農產品,必須符合嚴格的農產品檢測標準,且產品具有可追溯性。
如今,在兩大公共品牌的帶領下,彭山農產品品牌發展成效顯著。農業企業、專合社、家庭農場注冊的“紫紅園”“果怡”葡萄,“奇艷”“雷雷”“彭豐”柑橘,“謝家”“欣鈺”中藥材等10余個農產品商標相繼出爐。
“品牌讓彭山的優質農產品附加價值更大,讓彭山的優質農產品走得更遠飛得更高。”彭山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該區還將在產地粗加工、農產品包裝、形象設計、文化表達等方面進行完善,讓彭山優質農產品這塊“金字招牌”擦得更亮,叫得更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