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07-02 11:14:29
責任編輯:羅思源
眉山網記者 馬詩雨
向珊在為當地果農講解獼猴桃種植知識。
兩年前,向珊還是一名大學課堂上“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思想政治課老師,在三尺講臺教育莘莘學子;兩年后,她卻是眉山市彭山區建群家庭農場的經理,在彭山區義和鄉悅園村擁有一個紅心獼猴桃基地、一片上百畝果園、一座籌備中的儲存冷鏈中心和一條完整的“批發零售+網上電商”銷售渠道……
為何“棄文從農”?這背后有著怎樣的故事。帶著這樣的疑問,6月28日,記者對向珊進行了采訪。
毅然拋棄象牙塔
決心擁抱黃土地
“農村是個大舞臺,返鄉創業有奔頭。”一直以來,向珊始終堅信返鄉創業一定可以成就夢想。
2017年5月,向珊辭去大學教師的工作,決心返鄉創業。問及為何放棄讓這么多人羨慕的工作,向珊說道,“一是現在黨的政策好,創業是個好時機;二來自己從小在農村長大,對土地有著不一樣的情感,別人都想跳出‘農門’到城里生活,可是我更愿意過鄉下平靜自在的日子。”一開始很多人都不理解,旁人的非議、家人的質疑,但她還是選擇勇往直前。回鄉后,她在義和鄉悅園村承包了100畝土地,種上了紅心獼猴桃,成為一名農場園丁。
隔行如隔山,從大學園丁到農場園丁,要完成角色轉換,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作為獼猴桃種植的新人,向珊如“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缺乏種植技術及經驗,處處碰壁。“雖說我出生在農村,但種植紅心獼猴桃果樹和種植水稻、蔬菜有天壤之別,什么時候澆水、什么時候施肥、什么時候抹芽、什么時候疏花、什么時候疏果、什么時候套袋……我簡直一頭霧水。”向珊說,有一次在施肥時,由于施肥計量及溫度沒控制好,造成果樹大面積死亡,直接經濟損失近10萬元,間接損失幾十萬元。
后來,經過萬分的艱辛,有幾十畝獼猴桃果樹終于要掛果了,但什么時候摘果,什么時候開始銷售,以何種方式銷售,向珊的腦袋里同樣是一片空白,以至于掛果的第一年,她的果子全部以批發價等著果商上門低價收購。
這一年,讓向珊非常沮喪。
細心澆灌綠藤條
努力實現“紅心”夢
正當向珊彷徨失措的時候,黨組織為她點亮了指路明燈。
向珊所在的義和鄉為了幫助全鄉果農更好發展產業,成立了紅陽獼猴桃協會黨支部。黨支部利用村上的農民夜校組織全鄉獼猴桃種植戶宣講鄉村振興戰略、學習種植先進經驗、宣傳產業發展政策。“黨支部還為我們果農開辦獼猴桃種植技術培訓會,請來獼猴桃種植專家講解獼猴桃種植技術以及各季種植的注意事項,讓我們學到了不少種植知識。”向珊說。
2018年6月,紅心獼猴桃正處生長旺期,向珊發現紅心獼猴桃因雨水過多,造成果子成長減緩。那段時間,為提高收益、降低成本,她查閱資料、詢問果農,追加適量的微量元素肥,起早貪黑細心照料果樹,一天大部分時間都泡在果園里觀察果樹情況……通過悉心照料,向珊的獼猴桃園豐收了,100多畝紅心獼猴桃,產量達60余萬斤。
產量上來了,但銷售又成了問題。批發商“雞蛋里挑骨頭”,故意壓低價格,收入依舊上不去,向珊這下意識到了拓寬銷售渠道的重要性。
隨后,她主動報名參加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和四川省第三期返鄉創業提升培訓,學習獼猴桃電商銷售知識,著手“互聯網+”方式搞電商銷售,嘗試建立自己的電商銷售平臺;另一方面,她效仿彭山的“橘花節”“葡萄節”,在紅心獼猴桃成熟季舉辦大型采摘節活動,開展免費提供農家餐等促銷活動吸引彭山區及其周邊客戶前往采購。采摘節當天,零散客戶達500余人,銷售獼猴桃近萬斤,當月銷售近5萬斤。通過嘗試開拓線上電商、線下采摘、直接供應等多種銷售方式,向珊在2018年共計銷售獼猴桃10萬余斤,增收10萬余元。
一人致富不是富
帶動鄉鄰共奔康
向珊不僅種“紅心”,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自己也懷有一顆“紅心”。種植獼猴桃有了經驗、有了規模,向珊便著手服務鄉里、回報桑梓,帶領周邊的群眾種好、賣好獼猴桃,一起增收致富。
向珊表示,“為了推廣義和鄉的紅心獼猴桃,先后帶著鄉親們的紅心獼猴桃產品遠赴北京、廣州、上海、南昌等大城市,聯系拓寬紅心獼猴桃的銷售渠道。”憑借誠信的經營理念、過硬的產品質量,她走過的每一座城市都有經銷商與她建立合作關系,銷售市場越走越寬、越走越遠。
此外,向珊還說服15名50歲以下種植戶加入到自己的電商團隊,協助果農們搞自產自銷。在獼猴桃銷售旺季,向珊免費為大家提供銷售信息,為大家聯系包裝及物流。僅2018年,她直接幫助10戶獼猴桃果農銷售獼猴桃20萬余斤,果農直接受益150萬元。
“接下來,我將計劃投資200萬元,建設一個大型冷鏈集配物流中心,讓悅園村的電商團隊入駐,共同把彭山的水果銷到全國乃至全世界,讓獼猴桃能夠為義和的家鄉父老帶來更豐厚的收益、更美好的明天。”談及未來,向珊信心滿滿。
(本文均為資料圖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