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20-03-15 17:02:02
責任編輯:羅思源
眉山網訊(袁桂林 記者 陳燕利 文/圖)“驚蟄未聞雷出地,豐收有望看春耕。”驚蟄過后,洪雅的春耕生產已全面鋪開。
3月15日,記者在中保鎮青衣江種養循環現代農業園區看到,麻源藤椒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藤椒樹下,10余名佩戴口罩的工人以兩米左右的間隔排成排,蹲在地上緩緩向前推進,所過之處,雜草被連根拔起。
“不能用除草劑。”正在除草的工作人員說,“不只是藤椒,園區內的所有農作物都不能用高毒、高殘留農藥。”記者看到,園區道路旁醒目地豎立著園區三必須、三禁止、三堅持的公約。其中,禁止使用國家明令實施銷售的農資、農藥產品,不得隨意使用食品添加劑和生產激素;禁止將未經檢測、未到生產周期的農產品上市,不得以次充好夾帶銷售等規定,是洪雅有機農產品示范區建設的踐行,確保了人民群眾 “吃得放心。”
在瑞志種植專業合作社基地里,種植的牧草已經到了收割的季節。高約50公分的成片牧草在春風下起伏,一波波綠浪前赴后繼地在田野里涌動。工人們忙著收割、打捆、裝車。“因為還在疫情防控期間,我們只能組織本地村民小規模收割。”該合作社負責人范瑞明告訴記者。
在已平整好的菜地里,兩名工人正在將塑膠軟管接在田邊的沼液輸送接口上,打開閥門,沼液從軟管噴涌而出。工人手持塑膠軟管,將沼液均勻地噴灑地里。“用沼液澆地,是為了給即將下種的菜苗堆足有機底肥。”工人一邊澆著沼液,一邊向記者介紹,除此之外,菜地里堆放著園區內食用菌專合社采摘完食用菌后的培養土。“這些都是有機肥,園區內的所有果樹、蔬菜、牧草等農作物都用有機肥,很少用化肥。”
在一旁剛搭建好的大棚里,工人正在進行大棚搭建的掃尾工作。“收拾好大棚,澆足底肥,過幾天就下西瓜苗。”
據了解,中保鎮的青衣江種養循環現代農業園區以“生態循環、節能低碳、科技高效、休閑觀光”的現代農業發展理念,整合高標準口糧田、循環經濟沼液還田、現代農業水稻項目等涉農項目資金1.2億元,建成高標準農田1.5萬余畝。園區已實現機械化、規模化、標準化、設施化,四化聯動,農田排灌能力、農機作業能力、耕地生產能力得到提升。在產業發展方面,園區現已形成以國道351線為中軸線的“一園兩翼”發展格局,先后培育引入專合組織、家庭農場62家,形成以生態果蔬為主導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內每年解決農民就近務工1000余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