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07-18 09:05:29
責任編輯:雷堯
圖為用無人機拍攝的在“掛壁天路”對面新建的水泥路直通山上。
眉山網記者 姚永亮 文/圖
作為眉山市級貧困村的洪雅縣三寶鎮保坪村,小地名叫“寶子山”。
這里,小彎連大彎,小山連大山,最低海拔560米,最高海拔1200多米;全村13個村民小組、3260多人,分布在幅員11.36平方公里的丘山區。
2009年12月1日,記者首次走進寶子山,探訪保坪8組村民在懸崖峭壁上修建的“掛壁天路”。2011年9月25日,記者再次走進了這個“掛在大山之上”的村莊,采寫發表了《寶子山上新見聞》。2016年6月,記者第三次前往寶子山踏訪一個貧困山村的“美麗蛻變”,采寫發表了《精準脫貧看保坪》。
2017年年底,保坪村經驗收后被摘掉市級貧困村帽子。兩年過去,在鞏固脫貧成效的今天,其情況如何?
7月10日,記者第四次登上寶子山采訪,從海拔560米處的黃巴崗新種植的藤椒基地到海拔近1200米的爛田子茶葉基地,從與村組干部座談到走進幾戶脫貧后的村民家中采訪,已明顯感受到這個“掛在大山之上”的村莊正在發生的新變化。
“抱團”發展夯實增收路
在黃貓崗的山坳口,一塊高大的《三寶鎮保坪村“抱團發展”扶貧產業基地》宣傳牌映入記者眼簾。沿宣傳牌旁左側水泥路上去,在道路的左側就是山坡上的藤椒基地。
“這一片藤椒有150多畝,是村兩委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效中,于去年新成立保坪種植專業合作社后,將全村6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產業發展補助資金按每戶6000元為一股加入合作社,集中流轉這片荒山坡后種植的。”用自己的私家車載記者采訪的保坪村第一書記涂小雄說。
涂小雄是洪雅縣委宣傳部派駐保坪村的第三任第一書記。去年4月,他走馬上任后,在縣委宣傳部領導的幫助下,利用之前兩任第一書記打下的基礎,結合保坪村實際,與村兩委班子制定了“抓規劃強幫扶、抓黨建強引領、抓產業強基礎、抓鄉風強治理”的新一輪幫扶計劃。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興旺是首要任務。對我們這樣剛摘帽的山區農村和貧困戶來說,不僅要鞏固好已有產業,更要發展好新的增收產業。”涂小雄說,村兩委在繼續抓好該村已有的7000畝茶葉主導產業,在打造金花坪貢茶品牌上下功夫外,開始實施“抱團”發展藤椒產業,確保讓貧困戶后續增收有保障。
據悉,該村在去年種植150多畝藤椒的基礎上,今年又將爭取到的鄉村振興先行村項目60余萬元,再連片發展藤椒150畝。僅在發展藤椒產業中,每戶貧困戶在去年就分紅300元,并且優先請貧困戶在抱團基地務工,增加收入。
建新路替代“掛壁天路”
10年前,當記者首次前往寶子山采訪時,主要通村水泥路僅3米寬,對方來車隔很遠就要停下找錯車的地方。如今,不僅加寬后的道路再不愁錯車的問題,而且在“掛壁天路”的對面新建了一條寬敞的水泥路。
“這條新路,是去年爭取道路建設資金200余萬元,實施的‘掛壁天路’段避險改道工程項目。”三寶鎮黨委書記謝平介紹說,保坪村8組處在寶子山的“屋脊”,過去只有一條盤山的羊腸小道與外地連通。雖然該組有豐富的林木、茶葉資源,但因交通不便,居住在山上的48戶、180多名村民,只能守著滿山的資源而受窮。
要致富,先修路。10多年前,保坪村8組村民在時任組長鄧云好的帶領下,通過集資和向上爭取資金共計150萬元開始修路。其中有一段是建在背光巖懸崖峭壁上的“掛壁天路”,從開工到竣工整整花了5年時間。
通車后的“掛壁天路”,雖然有力地促進了保坪村8組的發展步伐,但近年因背光巖段的地質原因出現滑坡后嚴重威脅到了車輛和行人通行安全。實施“掛壁天路”段避險改道,成為該村在脫貧攻堅中的一項重要任務。
在實施“掛壁天路”段避險改道中,為了踏勘出一條適合的路線,去年8月,鎮、村干部一班人用了將近一天的時間,自帶干糧在荒山坡上尋找路線,最終讓該項目得以順利實施。
“有了縣級相關幫扶部門的大力支持,有村第一書記的多方爭取,保坪村這兩年用在道路上的投資特別大。”保坪村黨支部書記唐尚發說,“摘帽后的保坪要振興,道路等基礎設施是重中之重。”
成績是最好的佐證:去年以來,該村共爭取道路建設資金200余萬元,實施“掛壁天路”段避險改道工程,解決了100多名群眾的安全出行和2000畝竹木運輸問題。并爭取項目資金加寬道路17.4公里,初步形成村內公路環線。目前,全村硬化道路近100公里,每個村民小組通水泥路,戶通路達到96%以上。
脫貧戶露出幸福笑臉
今年63歲的周仕成,是保坪村10組的脫貧戶。中午時分,當記者走進他家采訪時,剛打掃完組上水泥路衛生回家的他,正在去年建成的新房里準備午飯。
周仕成家目前有5口人,他和妻子、兒子都有殘疾,80高齡的母親患有慢性病,孫女才1歲多。可以說,周仕成家是當地因病致貧的典型。
去年,周仕成家通過易地搬遷、資助等途徑,籌集資金20多萬元新修了房屋,一家人從昔日低矮潮濕的危房搬進新房過春節。全家還落實了低保、醫保、養老保險和殘疾人政策幫扶,兒子也在縣城一盲人按摩店找到了工作。“說實話,要不是托黨和政府的福,我家這輩子都建不起這么好的房子。”周仕成滿臉笑容地感嘆。
如今,脫貧后的周仕成心懷感恩,不僅主動承擔打掃組上道路衛生的任務,還帶頭參與“抱團發展”扶貧產業基地建設。
涂小雄說,通過廣大幫扶干部近年對建檔立卡貧困戶用心用情幫扶、扶貧扶志結合,像周仕成這樣脫貧摘帽后的村民,其精神面貌和觀念都發生了根本改變。在去年開展的保坪村首屆“鄉風文明 最美保坪”評選活動中,共評選出“脫貧示范戶、黨員示范戶”5個類別、12戶先進典型代表,其中周華付、李長凱被評選為全村脫貧示范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