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01-23 10:24:27
責任編輯:趙娜娜
李勇軍 眉山網記者 陳燕利
深冬時節寒意濃,但走進洪雅縣,農業產業基地處處被綠意浸染。作為國家生態縣、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工程試點縣,近年來,洪雅縣依托自身實際,找準突破方向,大膽改革創新,調整農業產業布局,做靚綠色有機品牌,探索出一條獨具特色的現代綠色農業發展之路,實現了“生態美”與“百姓富”的有機統一,為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
生態循環
構建綠色有機產業體系
在該縣中保鎮種養循環現代農業產業園區,一個個蔬菜大棚整齊排列,寬闊的生產便道、筆直的田間道縱橫交錯,清澈的溪水在水渠里緩緩流淌,三三兩兩的工人正使用管道向田里噴灑沼液。
“園區內每隔50米便設有一個有機沼液肥輸送管道接口,沼液是從東岳鎮蒙牛現代牧場產生的糞便經沼化處理后,通過輸送管道以全密閉方式跨過青衣江直接送到田間地頭,農民可以隨時取用,真正實現了‘畜—沼—田’循環綜合利用。”該園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園區巧妙地將種植業和養殖業有機高效結合在一起,解決了養殖污染,減少了化肥用量,提高了產品質量,真正實現了綠色、生態。
作為全省現代農業示范縣、全省畜牧業重點縣,要實現生態建設的目標,重中之重就是解決農業面源污染問題。為此,自2011年以來,洪雅縣便開始堅持“種養平衡、循環發展”的理念,以現代牧場為突破口,積極探索沼液種糧、種草、種菜等循環發展路徑,投資6000余萬元,撬動社會資本超億元,鋪設管道600多公里,建成種養循環示范區6萬畝,每年可消納沼液35萬噸,既解決養殖污染問題,又變廢為寶促農增收,成為全省循環經濟典范。
“通過種養循環,洪雅在畜禽養殖糞污利用上找到了一條綠色發展的好路子,實現了‘一突破、二降低、三促進’。”洪雅縣農牧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一突破”:突破了畜牧業污染治理難的瓶頸;“二降低”:降低了化肥使用量,循環園區基本實現了化肥零施用,降低了農業生產的勞動力成本;“三促進”:促進了種植業的綠色發展,促進了農民增收,促進了生態改善,確保了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到位。據測算,該縣種養循環示范區農業經營每年每畝節本增收約500元。
不僅如此,洪雅縣還緊緊圍繞“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發展要求,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夯實現代綠色農業發展基礎。目前規劃有機茶生產基地25000畝;在中保鎮、三寶鎮、瓦屋山鎮、高廟鎮規劃建設有機蔬菜基地5000畝;在中保鎮、洪川鎮建有機藤椒生產基地3000畝;在中保鎮、東岳鎮建有機水稻生產基地2000畝。
瞄準高品質
叫響綠色有機農業品牌
茶葉,是洪雅縣的主導產業,也是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2017年,洪雅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5813元,其中僅茶葉一項就貢獻了5600元。
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洪雅茶園達到28萬畝,面積位居全省第二。然而,洪雅茶產業仍然面臨著品牌不響、產品附加值不高的問題。如何破局?洪雅縣按照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打造食品飲料萬億級支柱產業”的戰略部署和市委、市政府關于打造“一杯茶”工程的要求,瞄準高品質,在生態和有機上做足文章。
“要做到高品質,安全是前提和保障。”洪雅縣農牧局負責人介紹,洪雅主要從三個方面保障茶產品的質量安全。政策上強化引導,2018年初以縣委、縣政府名義出臺了《關于全縣范圍內嚴格控制化肥和化學農藥使用全面推廣有機肥和生物農藥的意見》,并對申報綠色、有機的茶葉基地在認證費用上給予補貼;技術上,大力推廣綠色防控技術,全面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生物農藥替代化學農藥兩大行動;同時,依托專業公司開展社會化服務,讓管理更專業、更科學、更有效。
在此基礎上,該縣緊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適應市場打造高品質茶葉。經過幾年努力,洪雅全縣有機茶認證面積已達7800畝,雅雨露黃甲山茶業基地更通過了歐盟、美國、日本和國內有機茶認證。該縣農牧局負責人表示,為更好地發揮資源優勢,下一步,洪雅縣將大力發展綠色有機高端茶園,3年內建成有機茶基地5萬畝、認證有機茶3萬畝,力爭建成全省有機茶第一縣。
事實上,茶產業走高品質發展之路只是洪雅農業產業轉型提質的一個縮影。截止到目前,洪雅全縣已有12家企業、26個產品通過有機產品認證,有機產品認證面積近萬畝,并成功創建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區,是我市唯一一個國家級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區創建縣。堅持高品質發展、品牌化營銷,這有效促進了洪雅的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也促進了洪雅由“農產品大縣”向“農產品品牌大縣”的轉變,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的產業支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