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20-06-04 10:15:59
責任編輯:任楓楓
余廷翠(右一)與家人為果樹疏果。
□特約通訊員 陶廣漢 文/圖
“我這800多株果樹,以后少說也要賣十幾萬元。”6月1日上午,在東坡區富牛鎮永光村4組一片果園里,與家人忙著疏果的肢殘脫貧戶余廷翠喜形于色:“摘帽脫貧只是起步,以后年年增收那才算富起來了。”
余廷翠的喜悅源于脫貧期間打牢的基礎。余廷翠一家4口人,自己屬于四級肢體殘疾,丈夫患有精神疾病無法干體力活,大兒子在上大學,女兒又年幼,一家子原本靠家中的3畝臍橙、4畝水稻、1畝魚池維持生活。但由于果樹品種退化,又缺少管理技術,全家年收入不足1萬元,于2014年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轉機來自于東坡區直接聯系服務群眾工作的開展。了解到余廷翠一家的情況,區、鎮殘聯和幫扶干部聯合助力其一家擺脫貧困——
在“打捆”落實各項扶貧助殘政策的同時,指導余廷翠把動好果樹“手術”作為產業扶貧的主攻方向,淘汰了品質低劣的3畝臍橙品種,完成品改和擴種優質水果面積7畝共800余株;幾年里先后6次推薦余廷翠夫婦參加區殘聯舉辦的種、養技術培訓,并請區農技專家“手把手”現場指導果樹的修枝、施肥、噴藥、疏果等技術……
就這樣,經過幾年持之以恒的幫扶,余廷翠夫婦的果樹種植技術大有長進,從試果開始收益逐年看好,一家人在2017年順利實現脫貧摘帽。
扶上馬再送一程。余廷翠脫貧后仍然享受著相關扶貧政策和脫貧鞏固補貼等實惠,而她自己勤勞實干的內生動力也在增強。去冬今春,她家3萬斤優質水果,收入9萬余元。另外,去年受駐村干部的指點,她還飼養起一頭母豬。“沒想到第一窩仔豬就賣了8800元,兩項收入近10萬元。”余廷翠表示,“下一步,我還要在果園里搞林下養殖生態雞,加上豐產期水果產量大增,收入那才可觀呢。”
貧困戶變成“有錢戶”,家庭舊貌也換新貌。余廷翠說,近年來,她不僅建了新居,硬化了院壩,購置了空調和洗衣機,天然氣也通到了家里。而且區殘聯還給她免費新修了灶臺、改造了廁所和洗澡間,一家人的日子越過越滋潤。“多虧了黨和政府扶貧助困的好政策,要不然現在我們還在過苦日子。”余廷翠感嘆道。
據了解,近年來,圍繞確保貧困殘疾人脫貧不返貧,富牛鎮根據貧困殘疾人比一般貧困戶更弱勢的特點,把鞏固和提升殘疾人脫貧成果作為脫貧攻堅的重點來抓,堅持按照“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的工作要求,因人因地施策,從技術培訓、資金扶持、產業發展、就業創業、輔具配備、無障礙改造、家庭設施等多個方面,實施全方位、全覆蓋重點幫扶。目前,該鎮共有在冊殘疾人2284名,其中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348人。經過區、鎮殘聯和駐村干部的傾力幫扶,他們都如余廷翠一樣在2017年實現了脫貧摘帽。
“我們的目的就是要讓貧困殘疾人脫貧不返貧,過上幸福美好新生活,確保全面小康路上不讓一個貧困殘疾人掉隊。”該鎮有關負責人表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