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12-14 09:03:50
責任編輯:陳敏
——記東坡區援藏干部彭志禮先進事跡
袁麗霞
崎嶇山路,見證著東坡援藏干部艱苦奮斗擔當作為的日日夜夜;清清江水,訴說著與基層群眾血肉相連親如一家的深情厚誼。
11月的阿壩茂縣,寒風刺骨,海拔4900多米的九鼎山早已白雪皚皚。山下的南新鎮攀川村大彎嶺,村民上百畝蘋果已經賣完,第一書記彭志禮終于騰出時間,準備帶領鄉親們到眉山市東坡區參觀考察葡萄、泡菜、蔬菜等產業發展。11月26日,他從茂縣趕回東坡區,顧不上去接體弱多病的女兒放學,就趕緊落實參觀點位和鄉親們的食宿事宜。
彭志禮是東坡區思蒙鎮副鎮長,今年42歲,2018年6月,作為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隊員,先后擔任茂縣雅都鎮中村和南新鎮攀川村第一書記。
援藏為什么?為了讓青春在奉獻中閃光
彭志禮清楚地記得,自己告知妻子將要參加援藏時的情景。“上級組織援藏干部報名,條件我都符合,還有基層與群眾打交道的工作經驗,你和女兒做好心理準備。”妻子知道,丈夫決心已下。在收拾行李箱時,她特別多裝了幾雙運動鞋和筒靴,因為她知道,此一去,山高路遠。
辭別故鄉時,女兒正在醫院進行脊椎矯正手術。因為先天性脊椎嚴重畸形,9歲的她已是第三次手術,一次手術時間是6個小時。進手術室前,女兒叫著要爸爸,直到被麻醉入睡。此時爸爸正在前往茂縣的盤山路上,只能通過微信,獲知女兒一點情況。晚上手機視頻,這端那端,兩頭淚眼。女兒脊椎里的6根鋼條和10多個鋼釘,該有多痛!彭志禮狠心不去想。“援藏即付出,我相信女兒會理解我。”彭志禮紅了眼眶說。“去年手術缺席了,今年不能再缺席!”彭志禮打算放寒假時,陪女兒手術。
援藏為什么?不少人問彭志禮。他在援藏同事的行動中找到了答案——明明在成都開完會已下午5點,可以順道回眉山家里的援茂工作組組長李永康卻直接往茂縣趕;明明脆紅李只賣5元1斤,援茂干部李旭忠卻以每斤8元的價格從貧困戶處購買;明明貧困戶已脫貧,援茂干部秦維東還要“送上馬扶一程”,監督貧困戶科學管理李子,確保每畝2500公斤的產量……
“一份擔當,一份初心,一份責任。”這是彭志禮的答案。
到藏干什么?讓群眾臉上洋溢脫貧致富的幸福笑容
四周群山壁立,中間飛流湍急。
頭一回,彭志禮走進茂縣最偏遠條件最差的雅都鎮中村時,腿都是軟的,手機上的導航顯示為盲區。最高海拔超4500米,羌族同胞聚居。彭志禮和村干部“搭伙”吃飯,但是麥面混著土豆捏的疙瘩湯,彭志禮難以下咽。許多上年紀的村民不會漢語,交流是個難題,只好連蒙帶猜加手勢。
“說茂縣話、干茂縣事、做茂縣人。”彭志禮這樣要求自己。
帶著隊員走村進戶,他用了半個月,將村里72戶家門敲開。不為寒暄,一坐下來至少半小時龍門陣,從手拉手到心連心。羌族鄉親待客不用敬煙遞茶,撬開酒瓶,一盤老臘肉,這才“交心”。彭志禮入鄉隨俗。
因為地處高山深處,村民大多以養殖牦牛、黃牛和馬作為經濟來源。彭志禮組織黨員群眾,翻山越嶺歷時8天,把被大雨沖斷的4公里牧道修好。高山區天黑早,彭志禮爭取到18盞太陽能路燈,路口燈一亮,山村不再黑。村民們都說:“彭書記來了,村子不一樣了!”
是不一樣了。中村年產4噸天然好蜂蜜,因為藏在深山,往往只能賤賣給進山商販。彭志禮拍圖片、找資料,上網參評“尋找四川首屆最天然蜂蜜”比賽。這一來,中村蜂蜜一斤漲了15元。他拉來專家察看中村土質,適合種花椒。于是,他帶著村民將400多畝荒坡打理出來,新品花椒齊綻新枝。
2019年3月,彭志禮被調整到南新鎮攀川村任第一書記。此村村情復雜,脫貧攻堅任務繁重。
攀川村是高半山區,70戶227人,以種青稞、玉米和土豆為主,后來搞結構調整,逐漸形成500多畝青紅脆李產業,但用水難一直困擾大伙,因搶水引發的矛盾無數。為這,彭志禮同村干部積極爭取,攀川村終于搭上了鳳南土灌溉工程的“便車”,將4000米不同口徑水管鋪設到群眾地頭。5月那陣兒,彭志禮帶著村民齊上陣,協助施工企業搶時間,保證了青紅脆李在坐果關鍵期的灌溉用水。“村里發展的痛點,村民關注的熱點,就是我工作的重點。”為這句話,彭志禮跑壞了6雙鞋。
光有干勁還不夠,還得使巧勁。村道修整占了荒坡地,村民要求賠償,可項目沒有這項經費。彭志禮把東坡區黨建“四曬”經驗搬過去,“亮細賬、曬黨恩,亮服務、曬奉獻,亮身份、曬承諾,亮規劃、曬團結”。“巧”招效果好,村民勸村民:“日子好過啦,全靠好干部,斤斤計較要不得!”
一年下來,攀川村人年均純收入突破10000元,今年起碼漲1000元。
離藏留什么?留下共產黨員干部的風采
“水管鋪到果園邊,每畝比去年多收近1000斤!”攀川村貧困戶冷秀剛的5畝李子賣了6萬多元,28歲的他高興得像個孩子。更開心的是,脫貧致富的他有了女朋友,“明年就結婚”。
在彭志禮帶領下,攀川村正在發生喜人之變:4月,橫跨小金河的連心橋建成并通過驗收;5月,文鎮大峽谷2.2公里產業道路完成硬化;8月,村集中居住點臨河公園和180余米的黨建文化墻完成建設,群眾人居環境大幅提升。人有水喝、地有水灌,道路暢通,環境優美,小康夢看得見摸得著,高興!
由于攀川村干得好,今年先后被評為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依法治村示范村、阿壩州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阿壩州先進黨組織。省、州、縣等各級領導干部到村調研、參觀、檢查、學習20余次。
“以前領導來調研,我是背稿子,害怕領導問問題答不上來,但現在侃侃而談。因為我對村子過去、現在和未來都有了很清楚的認識。”彭志禮欣慰于自己的收獲。
“彭書記給我們村帶來了變化,我們信他、服他!”“我們吃啥他吃啥,簡直就是一家人。”“彭書記來了,我們的青紅脆李更甜了!”離藏留什么?鄉親們其實已經回答。
因為工作業績突出,彭志禮成為東坡區援茂駐村工作組組長。組織也為他的工作業績“點贊”:今年,他被眉山市委表彰為優秀共產黨員、新時代先鋒;被東坡區委表彰為優秀共產黨員;被茂縣縣委表彰為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最美羌山援藏干部。
彭志禮說:“我只是東坡區援藏工作組中普通的一員,干的也是大家都在干的事。努力幫群眾干實事,這也是我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我要時刻牢記組織的囑托,在有限的援藏時間里,為當地留下長久的無形資產,留下共產黨員的風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