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08-19 15:03:52
責任編輯:羅思源
袁麗霞 眉山網記者 王琴 文/圖
“媽,來吃塊西瓜。”7月28日中午,東坡區土地鄉花橋村村民高金玉趁著農閑時分,為80歲的婆婆端來了西瓜,細心的她還提前剔除了大部分的西瓜籽。這個小細節讓同村村民袁淑芬感嘆:“我對我親媽都沒有這樣細心。高大姐因為敬老孝親上紅榜表揚,確實應該。”
袁淑芬所說的“紅榜”,是土地鄉在今年7月初舉行提升鄉風文明的道德“紅黑榜”評議活動上提出的。
鄉風文明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土地鄉黨委書記吳靜表示,在具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發現一些群眾思想觀念落后、內生動力不足、鄉風文明水平不高。“紅黑榜”就是探索創立鄉村治理模式,發揮紅榜“正向激勵”和黑榜“反向約束”的作用,用“自、法、德”三治融合的實踐創新,培育樹立文明鄉風和樸實民風。
土地鄉將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繪在村民的墻壁上。
在道德“紅黑榜”評議發布活動中,土地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巧妙融入,主要表彰宣傳明禮誠信、敬老孝親、見義勇為、鄰里和睦、勤勞致富、庭院整潔、支持“兩委”工作、移風易俗的先進典型,簡稱“紅八條”。處置曝光一批不孝行為、庭院環境臟亂差、賭博敗家、大操大辦、好吃懶做、“坐等靠”政府救濟的反面典型,簡稱“黑六條”,推動農村形成崇德向善之風、勤儉節約之風、勤勞致富之風、文明健康之風。道德紅黑榜每月更新一次。
據介紹,在具體實施中,土地鄉各村(社區)成立鄉風文明評議會,每月評議一次。由駐村干部、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組織協調成立鄉風文明評議會。評議會由村“兩委”班子成員、村民小組長、德高望重的老黨員、村民代表等組成。同時,土地鄉規定,對連續多次入選紅榜的村民將被推薦為“最美土地人”評選人選。
目前,入選“紅榜”的村民每次還可以獲得50元獎券,可在場鎮指定超市換取生活用品。而入選“黑榜”的村民,則取消評選文明家庭、“最美土地人”等一切評優評先資格,對不贍養老人,特別是虐待、遺棄老年人構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處理。對好吃懶做、“坐等靠”民政救濟,以享受低保、貧困戶政策為榮的,多次教育仍無動于衷的,不再給予優惠的政策扶持。
土地鄉推出的鄉風文明“紅黑榜”。
最近,花橋村村民何友川感覺很沒“面子”。因為庭院臟亂差,7月,他被鄉風文明評議會評定為不合格,這次上了“黑榜”。“好笑人哦。”為了盡快讓自己的名字從“黑榜”上抹去,這段時間,他正忙著收拾自家院壩。而村民袁明祥則一直認為自家庭院整潔,這次肯定能上“紅榜”,但評議當天,有村民代表指出上個月他因為田邊地角的瑣事和鄰居吵了一架,不應該上“紅榜”。被“刷”下來的袁明祥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遠親不如近鄰’,平時果樹施肥、摘果我們都在互相幫忙,我應該大度一點。”
“紅黑榜”一經推出,就好像一面會說話的墻,什么該提倡,什么該摒棄,一目了然,此舉扭轉了村里少數人的不良風氣。連日來,花橋村村民聚在一起,都在議論誰家上了紅榜,誰家上了黑榜。“上了紅榜我們覺得有臉面。”村民們紛紛說。大家也愛“比較”了,不過比的不是誰打牌贏錢了,而是比誰家更干凈、更和睦、日子過得更好了。
據悉,為了讓鄉風文明在“潤物無聲”的浸潤宣傳中提升,土地鄉還把誠實守信、敬老孝親等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用色彩鮮艷的墻體彩繪體現出來。目前,全鄉30多幅墻繪成了漂亮的風景線。
小小“紅黑榜”,曬出好鄉風。目前,土地鄉實現了6個村(社區) 道德紅黑榜全覆蓋,道德紅黑榜已成為鄉村治理最直接、最現實、最有力的抓手。全鄉社風民德日益改善,鄉風文明逐步扭轉,已成為鄉村振興一張靚麗的名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