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07-04 11:18:42
責任編輯:羅思源
眉山網記者 蹇瑋杰 文/圖
正在從事泡菜研究中的張偉。
張偉,今年28歲,畢業于四川工商職業技術學院。他用不到5年的時間,從泡菜研究院一名普通的技工干到泡菜研究院院長助理;以中國發明專利兩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外觀設計專利1項的成果在臥虎藏龍的研究院綻放異彩;他積極參與了成果轉化、成果鑒定、科技支撐計、泡菜產業鏈等項目十余項,研究成果惠及省內外泡菜企業40余家。他用行動和事實譜寫了90后的奮斗與拼搏之歌。
初入職場 深入一線當工人
2013年12月,大專剛畢業的張偉懷著對未來的憧憬和對理想的追求,毅然放棄令人羨慕的國企上班機會,進入泡菜研究院成為一名實習生。作為一名大專生,能夠與博士碩士、高級工程師一起工作,能夠與世人敬畏的專家學者面對面的學知論道,讓他十分振奮和鼓舞。
“作為新人,就要給自己明確的定位。”張偉說,他是基礎的實驗研究人員,也從事研發,要在工作中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學習操作方法,落實實驗要求,這樣才能保質保量完成任務。在掌握實驗技能后,由于缺少實際經驗,好學的張偉主動申請到企業一線去學習,從蔬菜原料進廠到成品出廠每個生產工段,認真學習泡菜工藝技術。
企業工人的生活單調乏味。張偉每天和工人一起在鹽漬車間下菜、撒鹽,入池泡漬,向鹽池管理人員學習泡菜池日常管理維護知識,到檢測部門學習泡菜常規檢測指標及檢測方法,到生產車間了解泡菜由半成品到成品中間的十多道生產工序。很快大半年過去了,張偉黑了、瘦了,可辛苦的付出也得到了企業認可。泡菜研究院領導根據張偉特長,重新安排他回院里從事新產品開發研究。
直面困難 學習專研破難題
當時,泡菜研究院已成立了新產品研究所,但研發人員、研發設備設施缺乏,沒有一間可以開發泡菜產品的實驗室。張偉開始協助和配合院領導完成院本部平臺硬件建設工作,協助購買并協調安裝調試專用實驗裝備,購買一系列日常研發與化驗用品,完成了新產品開發室的組建與相關設備材料的購買。
通過不懈努力,新產品實驗室建起來了,可是張偉會做的卻不多。“當時的處境對我來說挺尷尬的。”張偉介紹,“自己的基本功不扎實,肯定要不斷充實學習,才能更好地投入研究。”由于經驗缺乏,張偉積極學習,向同事學、向領導學、向書本學,并到省食品發酵研究設計院食品所向專家老師們學習,認真學習如何研發產品,需要考慮研發中會哪些情況,解決研發與轉化的問題。學習歸來的張偉一頭扎進實驗室,開始了他的個人研發之旅。
埋頭專研 喜獲豐收和成功
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不斷的學習、工作,張偉開始從事泡菜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研發和企業技術服務。截至目前,張偉收集并解析泡菜產品配方150多個,開發泡菜新產品50多個,其中企業轉化10余個,先后服務省內外泡菜企業40余家,為企業帶來了豐厚的經濟效益,僅為內蒙古旺牛食品企業開發休閑胡蘿卜泡菜,到貴州轉化泡辣椒發酵技術一項,就帶動經濟效益5000萬元。
工作以來,張偉將他的理想和信念,深深地融進了這片他深愛的土地。他說,要讓自己每一天都有新鮮事做,每一天都有新的知識學,每一天都能收獲更好的自己,青春無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