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19-04-22 10:02:31
責任編輯:雷堯
丁塘村村民葛君相正在使用種豬場內的沼液進行青豆苗灌溉。
眉山網記者 王琴 文/圖
“你好!我明天上午開始要灌溉30多畝的青豆苗,麻煩你們到時候把沼液灌溉片區總閘打開一下。”4月16日晚,松江鎮丁塘村種植戶余明容提前給萬家好松江種豬場負責管理片區糞水使用的管理人員羅銀電話預約,準備在17日—20日使用豬場的沼液對青豆苗進行灌溉。
在松江鎮茶店村、五里村、丁糖村和石洋村,20多戶種植大戶與豬場簽訂了沼液使用協議,可以免費使用沼液灌溉。
萬家好松江種豬場位于松江鎮丁塘村,目前存欄母豬3000余頭。近年來,該豬場探索出糞污處理利用新路子,采用“豬—沼—果(菜)”模式,實現種養循環,變廢為寶,切實解決了養殖糞污處理難題。
4月17日,記者來到松江鎮丁塘村,村民葛君相正在自家田里用管網灌溉青豆苗。在離葛君相灌溉地20米遠的地方,有一個管網鋪設在田間,管網上有一個閥門,種植戶或者村民只要將自家軟管接在閥門上,擰開開關,便可實現沼液灌溉。
“這些沼液供應管網是豬場免費為周邊的種植大戶和村民鋪設的。”據介紹,萬家好松江種豬場規模大,產生的糞污量也相對較大,污水生化處理成本高、維護難,豬場從2014年開始布局在田間地頭免費鋪設沼液供應管網,消納糞污,直到去年底才基本完成管網鋪設。
“目前,每日種豬場可產生干糞量約8噸,產生液體糞污120余噸,年產生糞污量約4.8萬噸,其中干糞3000噸,液體糞污4.5萬噸。”豬場負責人介紹道,針對種豬場產生的糞污量,種豬場經過前期走訪調研,綜合考慮周邊的自然環境因素,創新采用“豬-沼-果(菜)”模式,實現種養循環,將糞污資源化利用,徹底解決養殖糞污處理難題,真正達到了污染‘零排放’標準。
所謂“豬-沼-果(菜)”模式即指,豬場所產生的糞污采用無害化處理技術(厭氧發酵)后,集中到暫存池,再由管網輸送進入周邊種植基地內灌溉。
離種豬場幾十米遠的紅紅火火李子種植基地內,滿山遍野的李子樹長勢喜人,基地共種植有580余畝的李子樹,每株李子樹上結滿了豆大李子。“得益于種豬場免費提供的沼液,該李子種植基地每年要灌溉2-3次,不但減少了化肥的使用,每年還可節約化肥投入約18余萬元,還能改良土壤,改善當地生態環境。”說起種豬場內沼液的好處,該李子種植基地負責人廖為平贊不絕口。如今,種豬場所采用的“豬-沼-果(菜)”模式,為周邊種植戶和農戶免費鋪設管網提供沼液灌溉的做法受到了大家的青睞,越來越多的周邊村民向種豬場提出了需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