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國際在線
更新時間:2017-09-22 11:23:55
責任編輯:黃馨月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近年來,眉山丹棱縣圍繞“適度規模、種養結合、低碳循環”的思路,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把畜禽養殖廢棄物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作為工作著力點,采取“源頭減量、儲存擴量、利用增量”的辦法,將現代畜牧業區域布局與種植業發展相結合,探索并全域推廣了畜禽養殖污染治理“三二一”模式,有效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進一步改善全域生態環境。2016年丹棱縣出欄生豬35.4萬頭,小家禽627萬只,主要畜禽規模養殖比重達40%以上,全縣現有規模養殖戶(場)206戶,適度規模戶5720戶;畜禽年產糞32.2萬噸,產尿32.6萬噸;全縣桔橙種植面積達24萬余畝,年產桔橙30萬噸。
規劃引領農牧產業結構調整
據悉,為確保現代畜牧業發展的需要,丹棱首先出臺了《丹棱縣畜牧業發展規劃》,鼓勵農戶推廣“上山進溝、種養結合、適度規模、循環發展”的現代畜牧業發展模式,促進生態養殖與綠色種植相融合。其次,嚴格畜禽養殖場批建管控。按照“一審批、兩同步、四禁止”原則,實行事前審批,同步建設,同步治污,禁止未批先建畜禽圈舍,禁止在禁養區內新建畜禽圈舍,禁止沼氣工程不配套就投產,禁止治污設施不達標就補助。確保新建一處,規范一處,實現了變產業發展的“污點”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亮點”。該縣“以種定養”,按每畝5-8頭生豬確定畜禽養殖承載量,畜禽養殖廢棄物就近就地消納。近年來,投入專項資金5200萬元、招引社會資本2.3億元,重點發展種養循環生態畜牧業,實現了“畜牧—有機肥—種植”循環發展。
種養協調 促生態養殖綠色種植融合發展
據了解,丹棱縣因地制宜,探索并全域推廣畜禽養殖污染治理“三二一”模式。即:建好沼氣池、干糞池、沼液收集池“三個池子”;做好“二次減量”,對畜禽糞便采取干濕分離,沼液用于農作物種植,干糞和多余的沼液由沼肥運輸專業合作社轉運;創新建立畜禽養殖廢棄物應用配送服務體系,成立支專業服務隊伍,負責干糞和多余的沼液轉運。通過實施該模式,實現了“兩分離、三配套、零排放”,“兩分離”即干濕分離、雨污分離;“三配套”即沼氣池、干糞池、沼液收集池三池配套;“零排放”即利用周邊的農田、果園等農用地,與種植戶簽訂沼渣、沼液使用協議,實現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目前,丹棱縣實施種養結合養殖場達400多個,配套用于消納畜禽養殖廢棄物的桔橙種植面積達10萬余畝,初步實現了農業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既助推了產業融合發展,又實現了農民增產增收。
技術創新 促生態循環農業發展
近年來,丹棱縣財政先后投入資金3000余萬元,對修建糞污處理設施的養殖戶實行“以獎代補”,全縣新建沼氣池3263口72326m3、干糞池1634口24258.64m3、沼液集中收集池10口4750m3,成立沼肥運輸專業合作社10個、運輸總量16萬余噸,覆蓋全縣60%村組,實現了“豬—沼—肥—果(種)”農牧互動,良性發展。
目前,全縣糞污處理率達90%,果農因此減少化肥施用51%,水果產量提高30%,果品價格提高200%,平均達到10—18元/公斤,有效提高了土壤肥力、農產品質量和農產品附加值,實現了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循環利用。
轉化利用 深化循環畜牧業發展
招引建設了兩家生物有機肥廠,年產有機肥達20萬噸。整合項目資金400萬元,對使用有機肥的經濟作物示范區進行以獎代補。2017年,全縣推廣有機肥面積15萬畝,推廣有機肥22萬噸,其中商品有機肥5萬噸。目前,丹棱縣正在積極爭取全國有機肥替代化肥示范縣項目,力爭實現24萬畝桔橙有機肥全覆蓋;既有效解決了糞污處理難題,又為養殖企業找到了新的經濟增長點。
高點定位 探索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新機制
病死畜禽是畜產品質量安全、重大動物疫病的一個重大隱患。
丹棱縣不斷加強設施建設、健全運行機制、強化源頭管控,建立起“有專業機構監管、有專業企業處置、有專業人員從業、有專門車輛運輸、有專項經費保障、有全社會共同監督”的“六有”全覆蓋病死畜禽無害化、一體化處理的“丹棱模式”。該縣成功引進成都市科農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公司,對全縣病死畜禽實行集中收集轉運無害化處理,養殖戶只要1個電話,就有專業人員用專用車輛將病死畜禽進行轉運處理,整個環節由畜牧、保險、公司、養殖戶共同簽字確認方可轉運,做到應收盡收,并公布監督舉報電話,接受社會監督。
截至目前,收集處理2萬余頭病死動物,未接到病死動物隨意丟棄水庫、河道的舉報;有效解決了病死禽畜處理難題,實現生態與經濟的雙贏。(文 廖興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