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眉山網
更新時間:2020-09-28 10:03:53
責任編輯:趙娜娜
收割機正在收割水稻。
眉山網訊(李芳 記者 蹇瑋杰 文/圖)9月22日,秋意漸濃,洪雅大大小小的稻田里稻谷陸續顆粒歸倉,好味稻水稻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相德正在盤算一年的收成,“合作社在洪雅有7000多畝水稻基地,今年我們用有機肥替代化肥,不打農藥,種出來的綠色生態大米在市場上很受歡迎,價格賣到了10元一斤。”
李相德介紹,“零碳農業”新模式帶來新效益,讓他喜上眉梢。“傳統方式種水稻,一畝田有二三百元利潤就不錯了。”李相德說,現在,合作社采取“零碳農業”方式種水稻,再加工成精米銷售,種一畝田能掙2000元左右。
何為“零碳農業”?就是通過多種手段,盡可能減少農業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簡單來說,“一控二減三利用”,即控水節水,減少化肥、農藥使用,對畜禽糞污、秸稈、農膜資源化利用。該合作社的水稻不施農藥,采用“稻鴨共生”的方式種糧,全靠“管護員”鴨子防控害蟲。鴨子可以吃掉稻田里的害蟲、雜草,糞便可以肥田,從而“管護”好稻田;而稻田也給鴨子提供了足夠的覓食、活動空間,喂養出來的“稻田鴨”賣價不錯,增加了農戶收入。
農田里不施化肥,又施什么肥呢?在洪雅縣中保鎮種養循環現代農業園區,雅吉樂種植專業合作社的50多名社員剛剛采收完黃瓜、茄子、辣椒等一批蔬菜。在菜地四周,分布著狀若水管的管道。擰開閥門,黑褐色的沼液就從管道里噴了出來。“沼液屬于有機肥,這是替代化肥的寶貝。”該合作社負責人羅述勇說,社員們種的240畝菜地,沼液輸送管網實現了全覆蓋,用起來非常方便。
沼液的來源,則是全縣的畜禽養殖場。記者從洪雅縣農業農村局了解到,截至目前,該縣已累計投資6000余萬元,鋪設沼液輸送管網600余公里,覆蓋種植基地6萬多畝,全縣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98%以上。
這些合作社的做法,只是洪雅探索“零碳農業”的一個縮影。洪雅生態環境好,是全國生態農業縣,當地良好的空氣和水質為發展“零碳農業”提供了條件。早在2018年,洪雅縣就已經開始與省農科院植保所合作,在該縣中保鎮打造化肥化學農藥零使用示范區1000畝,目前已涵蓋獼猴桃、蔬菜、水稻、藤椒等6個品種。同時洪雅茶產業也從2018年開始,連續3年與蘭州交通大學天然藥物開發研究所、植物源農藥工程技術中心沈彤教授團隊合作,開展中藥農藥替代化學農藥試點,截至目前,試點示范面積已達到200畝。
目前洪雅縣正分品種、分區域、分階段,推進“零碳農業”,預計五年內,將在全縣實行化肥零使用、化學農藥減量控害行動,努力打造全省“零碳農業”第一縣。
分享到